第一百二十八章 積極備戰(1 / 2)

燕國聽聞曹爽有可能要進犯遼東的消息,當即開始積極備戰。

目前燕國所能用的混編大軍,把原來的高句麗大軍都安插到了燕軍的編製裏,最多可動用六萬大軍,包括燕軍原來的三萬大軍編製,以及襄平之戰收降的殘兵,加上丸都城之戰收降的兩萬大軍。

這也是目前遼東的後勤基礎所能支撐的一個數目。

隻是問題在於,燕國是守方,不是進攻方,各處險灘要塞都要留兵駐守,如此一來要消散大量的兵力,剩下大約三萬人的機動大軍,用於來回的馳援。

籌備糧草、挖壕備戰、固牆儲水,這都是每戰必做之事。稍微有一疏忽,缺糧缺水,就有可能全軍覆沒的被困死。

在這一方麵,鄧艾、楊祚、卑衍、賈範、公孫衍五人都是極擅長此類的工作,他當即下發命令,籌備緊急作戰一事。

柳傳眼看五人先後領命而去,唯獨自己這個國舅爺孤零零的立在當場,有些無奈地歎了口氣,暗想:“王上該不會就這樣把我給忘了吧?”

公孫修寫完最後一份奏折,交給卑衍操練新兵一事,一抬頭就瞧見柳傳滿臉的不滿,微笑道:“遝渚侯,聽旨。”

這五字便好似半空中響了個驚雷似的,柳傳登時精神振奮,自群臣中側身走出,手持芴板,拜道:“臣聽旨。”

公孫修道:“曹爽伐遼,規模龐大,有可能指派田豫率水軍由青州攻遝渚,你自領軍備五千套,再領二千禁軍,駐防遝渚,用所造的飛龍船作為抵抗。”

柳傳登時喜色顏開,大聲道:“臣領命,定不讓田豫靠近遝渚一步。”

這一分配可跟鄧艾、楊祚、卑衍的命令有極大區別。

鄧艾是降將,本來就是隻身一人,靠公孫修的賞識並攬獲軍功才能有今日的成就。柳傳就不一樣了,豪強大族出身,族中自有部曲。這些部曲也就沒直接冠名私兵二字了,那是往好聽了說,公孫修說的“軍備五千套”、“二千禁軍”,就是一種類似的皇權與豪族之間共分戰利品的製度。

所謂的“軍備五千套”是給柳傳用來裝備自家的柳氏部曲,隻要佩戴兵甲持戟,平日裏也沒缺乏訓練,基本上分發軍械武器,就能成為戰士。

至於二千禁軍,這一部分由朝廷給予,跟柳傳合兵駐防遝渚,若是有戰事發生,則一齊出兵抵擋,所獲的戰利品能跟燕王瓜分,或四六分或者五五分。

這一類關係聽調不聽宣,公孫修可命令柳傳在何處駐防、何處用兵,但不能命令柳傳手下的三千私兵部曲,這是柳氏的命根子。世家豪強能在東漢末年到三國具備如此凶悍地位的原因之一,說白了就是有錢有部曲。除此之外,世家、豪強、塢堡主雖然投奔於某一人帳下,其部隊依舊是自己的,與朝廷無關。

戰爭獲勝後,戰利品是要瓜分的,這可就跟鄧艾有大區別了,前者是類似高管,隻領薪水,也就是俸祿或者燕王的獎勵;後者是帶資進組、注資公司,除了該領的俸祿之外,為燕國駐防的私兵還可自領一份戰利品。

公孫修隻發放了部分軍械,換回了遝渚的穩定,以及可戰之兵,這也是魏蜀吳三國不得不任用世家的原因。他跟柳傳的關係,大抵相當於曹操跟李典之間的關係,或者孫策跟太史慈之間的關係,更接近於合作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