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國號、年號(2 / 2)

項莊雖久有稱帝之心,卻鮮少在人前流露,因此五位首要大臣也分成了兩派。

白墨、百裏賢還有武涉明顯偏向皇帝尊號,而項他、項佗則傾向於霸王尊號,個中原因不言而喻,項莊若上霸王尊號,那就是第二代,項羽才是大楚的第一代霸王,可項莊如果上皇帝尊號,就是大楚首任皇帝,就沒項羽什麼事了。

兩派各執一詞、互不相讓,到最後甚至還吵了起來。

“吵什麼吵什麼,有什麼好吵的?”項莊進來看見五人已經吵了起來,不禁蹙了蹙眉沒好氣道,“尊號的事待會再定,先議國號。”

“議國號?”百裏賢、白墨麵麵相覷,有些不敢相信。

好半晌後,太傅武涉才小心翼翼地問道:“大王打算更改國號?”

項他、項佗更是勃然色變,連聲勸阻道:“大王,千萬不可更改國號,不可哪!”大王竟然打算更改國號?他想幹什麼?難道他想跟先王劃清界線?國號若改了,這江山還是大楚的江山?這天下還能是老楚人的天下?

項莊卻不容置疑地道:“國號必須得改!”

項莊決定更改國號,並非心血來潮,而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做出的決定,因為秦、齊、燕、趙、楚等都是周天子治下的諸侯國,地方色彩太濃厚了,若以楚為國號,恐怕很難獲得其餘各個諸侯國治下百姓的認同。

大秦帝國之所以滅亡,秦二世、奸相趙高的倒行逆施固然是最大的誘因,但另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就是,楚、趙、齊、燕、魏、韓等諸侯國治下的百姓並不認同大秦,正因為關東百姓不認同大秦,再有人登高一呼,他們就群起造反了。

在五位大臣的目瞪口呆之中,太子項政小心翼翼地說道:“父王,我中原各支素以華夏自稱,不如就以華夏為國號,如何?”

項政的提議自然是項莊事先安排好的,不過項莊還是裝模作樣地沉吟了片刻,然後連連點頭道:“嗯,華夏這個國號好,就是它了!”

白墨、百裏賢、武涉、項他、項佗麵麵相覷,真改國號?

同樣是目瞪口呆,五位大臣中間卻又有著明顯的區別,項他、項佗是不甘,老楚人流了這麼多的血,好不容易才推翻暴秦、掃平天下,結果卻居然把楚國也給掃沒了,你說這叫什麼事兒?這不成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武涉是純粹的震驚,改國號?兒戲了吧。

白墨、百裏賢卻是佩服不已,作為當世大賢,以楚為國號的弊端兩人當然是清楚的,不過他們絕不敢在人前提出來,甚至連私底下說說也不敢,大忌呀!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大王竟主動提出來要更改國號,這是何等的氣魄,何等的英明?

項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上前勸道:“大王,真要更改國號哪?”

“國號必須更改。”項莊兩眼微眯,淡淡地看了項他一眼,道,“朝堂上還有太學裏的江東藉官員、生員很可能會想不通,你務必要跟他們解釋清楚,告訴他們,更改國號乃是大勢所趨,絕非人力可以逆轉。”

項他心頭一凜,應道:“喏。”

項莊微微一笑,又道:“現在再議年號和尊號。”

“年號?”五大臣再次麵麵相覷,尊號他們知道,可年號是個啥玩意?

太子項政忙道:“是這樣的,父王覺得以王號或帝號紀年,太過繁雜混亂,不如創出一個萬世一係的年號,這樣編寫曆法、史書時也可有序得多。”

項政話音甫落,項莊便開門見山地說道:“寡人欲以秦始皇元年為皇帝元年,此後萬世一係,皆奉此年號,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穿越之前,項莊讀史時最頭疼的就是年號,後世大明以及滿清基本上一個皇帝一個年號還算好,可在明以前,基本上每個皇帝都有好幾個年號,譬如武則天,竟擁有令人發指的十八個年號,以致曆法、史書亂得一塌糊塗。

所以,采用一個萬世一係的年號可以說是項莊這個穿越眾的曆史責任。

此外,至於為什麼要以秦始皇首創的“皇帝”尊號為年號,又要以秦始皇元年為“皇帝元年”,那就是出於對秦始皇這個千古一帝的極度推崇了,項莊以為,縱觀華夏曆史,也隻有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才配用來命名萬世一係的年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