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陽走在雨後泥濘的道路上,心神安泰明然,環顧四野,這天地山川的美景在這雨後竟是格外的清新動人,
疏林江河之岸,楊柳醉舞,荒野海天之際,碧草生煙,
清波微水之上,錦魚獨躍,落輝蕩雲之處,野鶩孤飛,
釣漁翁踏歸之高歌,人醉斜陽,牧牛童騎月之清笛,聲迷溪林,
江濤望海,隨孤舟之遠去,青山淩空,伴雲霞之天際,
斷雁悲鳴,哀殘陽之將歸,烏鵲歡啼,迎新月之初生,
桐花燦放之地,清香盈院,寒星漫天之夜,銀輝瀉地,
望八荒之寥廓,顧六合之無極,
獨行人之誰與?萬物山川!孤遊者之何言?天地自然!
真個是步步景不同,處處人難忘,張天陽沉醉在這美景當中,
甚至忘掉了古今,忘掉了生死,忘掉了自己,一時真有莊周夢蝶之感,不知不覺中又已經是暮色蒼茫,繁星滿天,極目遠望,卻不見任何人煙燈火,看來今晚又要露宿荒野,
往日天朗氣清,各處幹燥溫和,倒也無所謂,然而今天雨後到處積水,卻又怎生歇息,不過經過這麼多天的遊曆,張天陽倒也不急躁,獨行在這夜間的道路上,張天陽回想起這些天
的經曆,大有恍如隔世之感,跟過去那些年平淡安穩的歲月真是截然不同,如果之前的歲月是靜如小橋流水,那麼現在就是江河浪濤起伏,然而人生不就該是這個樣子嗎,在短暫的
生命裏盡最大的努力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絢爛,更加充實有意義,如此方不辜負來這世間一遭,如此才不枉這無盡的時空中自己惟一的一生,
張天陽不知道的是,自己以後的人生經曆那才是真正的波瀾壯闊,風起雲湧,奔騰萬裏,現在的這點經曆與之相比真可謂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了,當然這都是後話了,白天的大雨清掃掉了空中的灰塵,讓這夜晚的月光更加皎潔明亮,熒熒煌煌,照耀九州,如同白晝,張天陽踏著月光又不知道走了多久,看到前麵山崗上有座寺廟,待得走到跟前,卻見破敗不堪,荒草遍地,顯然廢棄已久,不管怎樣今晚總算有個落腳的地方,進入大殿,到處布滿灰塵,殿上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佛,卻是早已蛛網遍布,張天陽誠心的向佛祖跪拜,返照內心,明淨輕安,良久張天陽站起身來,感歎世人,盡多愚昧,隻知燒香拜佛,不解佛祖真意,金剛經上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後世弟子怕眾生迷惑,心無所依,方立佛像,給世人以榜樣指引,為的是讓世人跪拜時能夠放下自我,內心虔誠,返觀己心,內外清明,向佛祖拜的是誰,是自己,可是返觀世上眾生一味不停的燒香磕頭,功德箱中一擲千金,祈求佛祖消災解難,卻不知反思己行,試想如果這樣就可以削減自己的過錯,那麼佛亦非佛,佛經上所講指月之喻,指頭的作用是為的指引見到明月,可歎世人卻抱著指頭不放,跪拜佛像,亦複如是,張天陽在大殿的角落中找到一個坐墊,彈去灰塵,張天陽按照佛像上的姿勢端坐,心中靜思佛經所講,經上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轉火,雲駛月雲,舟行岸移,亦複如是,”,
凡此種種,萬千經書,所講所說都是為了解開此心一切束縛,撥開一切迷霧,見到此心本來麵目,迷時萬卷少,悟時一字多,對比儒道,三教所傳,萬法同源,殊途同歸,
明心見性之功,三教略同,道家側重於去體悟天地自然之道進而契合於心,達到共鳴交融,佛家側重於直入本心見到本來麵目,縱觀儒家典籍,大學之道,格物致知,
側重於道家方式,中庸之道,真誠之至,側重於佛家方式,道路萬千,皆至巔峰,所以三教之學互為注解,無高下之分,但是“有名”之處,孔聖所傳卻是遠在佛道之上,
至於精深微妙之處,張天陽畢竟還是功力不夠精湛,說不出所以然,
這一番思悟,卻又是時光似水,悄然流去,張天陽睜開眼睛,隻見殿前明月在天,群星燦爛,斜光入室,清輝滿院,
張天陽無心睡眠,起身在廟中散步,雖說廟內雜草叢生,荒涼破敗,然而在這深夜的月光下卻也清靜幽深,草木生輝,後院當中有一水井,早已布滿青苔,井水倒還是清涼明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