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反王逆天 這亂透了的漢末(2 / 2)

挨著青州的是徐州,正常軌跡中無緣諸侯的劉曄走馬上任,協同原徐州太守陶謙等,再加上召喚出來的雲台大將馮異馮公孫為帥,竟然是各州少有的出現大優勢局麵。

黃巾軍在徐州的統帥是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也就是西漢時期著名的七王之亂的領袖。這些人的本事還真不怎麼樣,沒像曆史一樣快速被掃平已經算好的了,估計張角那邊再不派人支援,也堅持不了多久了。

而在揚州,劉繇攜手孫堅等以及江南地方鎮守揚州,加上召喚英雄蓋延蓋巨卿,同樣落入下風。

他們的對手是六國複國的楚義帝熊心,率領項梁、宋義等秦末義軍中堅橫掃劉繇軍。要不是絕世楚霸王項羽能力太高,一時彙聚不起那麼多的念力,揚州楚地這塊早就被打崩了。

然後就是揚州旁邊的荊州,劉表劉荊州一如既往統轄荊州戰局,荊州係各種他的曆史部下自然不用多說。再加上他召喚出來的岑彭岑君然。勉強能夠保持不敗。

因為黃巾軍在揚州的統帥赫然是最先揭竿而起,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陳勝。陳勝王麾下雖然也多是農民將領,但是畢竟經驗比黃巾渠帥豐富,再加上一些附帶被召喚出來的昔日反秦的統兵大將,總體還是壓製了劉表大軍。

還有豫州,充州兩地,這兩州臨近司隸,可以說是黃巾勢力通往京都的門戶所在,這兩州前線都是宗親劉岱統轄。王匡、張邈、鮑信等多為其節製,再加上召喚出來的耿弇耿伯昭。如此陣容,不可謂不強大。然而戰局卻並不盡如人意。

他們的對手有兩支,其一是新朝王莽王巨君,結束西漢王朝的大梟。

這支軍馬,哪怕是光武對付起來都大費手腳,而東漢眾將被其他各州分去不少兵力,在與他們交手的過程中終究是敗多勝少。

王莽占據兗州,直逼司隸。

而統領豫州黃巾的則是西漢初期為劉邦所剿滅的幾大異姓王侯。

以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為首,臨江王觀、燕王臧荼、利幾等,除了無雙逆天的兵仙之外幾乎全部出場,陣容之強大,劉岱率領的大軍根本難以抵擋。

靈帝坐鎮司隸,同時也派出了原本曆史上剿滅黃巾的漢末名將皇甫嵩、朱雋、盧植統帥大軍支援。

與之相對的,張角本人也坐鎮冀州,在充州、豫州征戰的則是西漢頭尾的兩大叛逆勢力。

也就是在一個月之前,靈帝下詔把坐鎮雍涼的張溫大軍調了過來,而鮑鴻當時任屯騎校尉領右扶風協同大軍作戰,也就被調到了與黃巾軍交鋒的戰場上。

至於西涼的問題,雖然沒有情報,但是鮑鴻卻從係統那裏了解到,漢室皇廷把震懾西涼的大神馬援給召喚出來了,估計就是他繼續張溫的人物,負責牽製西涼異族的入侵。按理來說,右扶風應該繼續在西涼協助馬援作戰,被調離征討黃巾,不知道是什麼緣由。

至於說眼前的敗局是從何而來呢?

調回涼州大軍,自然是投放到戰場之上。在兗州、豫州的黃巾大軍已經直逼司隸的情況下。哪怕是有皇甫嵩等大軍前往坐鎮,靈帝依舊難以安心,安排張溫大軍設法解除司隸之困。

張溫大軍東進到司隸的時候,王莽已經打的劉岱節節敗退,最後在盧植援軍的協助下,與耿弇等固守陳留,方才遏止住王莽大軍的勢頭。而與此同時,英布也早就拿下汝南,殺入潁川郡中。與趕到長社一帶的皇甫嵩大軍形成對峙。

得到這樣的情報,張溫擬定策略,不從汜水出兵,轉而繞道荊州,經宛城、攻襄城,而後與皇甫嵩大軍夾擊潁川黃巾,同時斷絕潁川大軍與後方汝南的聯係。

本來各州黃巾隊伍雖然因為與召喚者張角隻有親密度很高的關係,大多服從張角的指揮。但是畢竟相互之間的聯係算不上密切。協同作戰並不是很多。

在這個前提下,漢軍相互配合,逐個擊破的戰略是很正確的。但是…………

任何事情都是壞在這個‘但是’上麵的。

要知道,陳勝、吳廣等與英布大軍本就是同為反秦隊伍,早在不知何時就已經秘密進行了聯係。

陳勝等詐作敗退,一路南下到了荊襄地區,固守襄陽城,與襄江另一側的樊城對峙。如此一來,就導致了劉表大軍同樣南下,荊州背部地區略顯空虛。

而這也正是黃巾軍所要看到的,彭越暗中率兵殺入荊州,直取南陽宛城。

這一下子倒真是無巧不成書了。兩支偷襲大軍居然就這樣碰麵了。

因為是在荊州境內,彭越大軍是全神戒備。而張溫大軍卻是以為荊州後方乃是安全地帶,疏於防備。

有心無心之下,戰鬥爆發。漢庭大軍雖然戰力勝過農民軍,但是被突襲之下,亂作一團。幸得眾多將領勇猛作戰,帶動士氣,勉強殺退黃巾亂軍,暫且安營紮寨,休整一番,也就是現在的這個營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