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啟民可汗和義成公主,隋煬帝沒有回長安,而是走太原,繞道東都,到了洛陽的時候,已經是九月。一到洛陽,就宣布齊王楊暕改任河南尹、開府儀同三司,原來太子楊昭的二萬多人也劃歸楊暕,獨狐篡交了兵權,還是回長安負責軍工,李渾以右驍衛將軍領太子宗衛率。
楊崇也被兵部派回長安,兵部尚書段文振和兵部侍郎明雅隨楊廣在外,長安和洛陽的兵部如同擺設。兵部共設有十位主事,其中兵部主事四人,職方主事二人,駕部主事二人,庫部主事二人;在洛陽由庫部侍郎裴弘策負責,兵部、職方、駕部、庫部還各留主事一人,而長安隻有兵部主事元無竭一人,負責整個兵部的運作。
楊崇以兵部主事的身份回去,排在元無竭之後,隻是為了堵住某些人的嘴,表示兵部還是重視長安的;實際上,兵部尚書段文振說得很清楚,楊崇回長安隻要做兩件事,一是盡可能整理西域的情報,二是再琢磨些裝備。楊崇意外地是,自己離開洛陽的時候,在城門口除了宇文愷和工部尚書衛玄,柱國大將軍麥鐵杖竟然也跑來給自己送行。
麥鐵杖是始興人,勇猛而有膂力,少年時能日行五百裏,據說跑起來可以趕上奔馬,為人粗獷放蕩且好酒,喜歡結交朋友;做賊被南陳廣州刺史歐陽頠俘獲後,麥鐵杖淪為朝廷的奴仆,專給陳後主撐傘。隋滅陳後,麥鐵杖轉入大將軍楊素軍中,屢立戰功,開皇十六年征召為車騎將軍;隋煬帝即位,麥鐵杖征討漢王楊諒有功,任柱國大將軍。
楊崇和麥鐵杖在榆林城就是舊識,但是並不是很熟,麥鐵杖扇動著巨掌,拍在楊崇肩上說:“好小子,在榆林做得不錯,回到長安小心一點,你現在可是別人的眼中釘。”
楊崇忍著疼痛,咧咧嘴說道:“麥將軍,輕一點。多謝你的好意,隻是聖意難違。”
衛玄聽出楊崇的那一絲無奈。榆林城發生的事情所有人都清楚,楊崇的做法平息了一場政治風波,隋煬帝楊廣高興之餘,也沒有追究對手;但是蘇威等人依舊認為,如果沒有楊崇的節外生枝,他們會讓宇文化及兄弟丟掉腦袋,甚至能讓宇文述丟官罷職,逼迫隋煬帝楊廣在政治角逐中作出讓步。
這種差異同樣在定向貿易這件事上,與咄吉世的貿易對中樞有利,但實際上是搶走了士族和咄吉世之間的走私生意,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中樞內外的壓力下,隋煬帝楊廣和兵部尚書段文振隻好同意調楊崇回長安,讓裴矩負責對塞北的運籌。軍方對此的態度是截然相反,如果楊崇操作,十六衛的將領們多多少少都分點利,在裴矩的手上,連段文振和明雅都是憂心忡忡,麥鐵杖來送楊崇,就是軍方發出的一個不滿信號。
麥鐵杖分明聽懂了楊崇的潛台詞,哈哈大笑;宇文愷在大眾之下,反倒沒有多說話,隻是禮節性地拱拱手,楊崇在洛陽住在宇文愷家,師兄弟要說的話要做的安排早就商議好。楊崇和眾人行完禮,翻身上馬,隨換防的禁衛軍奔騰西去,這幾個月在兵部,楊崇唯一進步迅速的就是騎馬技術,基本上能跟上大隊的行動。
到達長安,楊崇到留守的尚書台報了個備,請了五天假,連兵部都沒去,就很幹脆地回家了;楊崇的打算很簡單,先歇個幾天再說。楊崇到家才知道楊六和楊九在崔家作坊幫忙,到現在也沒回來;楊三、楊四、楊七、楊十在鐵匠鋪幹得不錯,韋隆已經開始教他們武功;楊一、楊二、楊五、楊八被安排到宇文作坊學木匠和雜藝,韋橫在那裏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