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冷酷的一麵(1 / 2)

北寧縣胎死腹中,對楊崇毫無實際影響,楊崇需要的是輿論支持和糧食,李景的行為在楊崇眼裏就是強人所難,西域各郡誰不缺糧,都指望別人,要你這個郡守幹什麼。不過沒辦法,李景的腰板硬,中樞對李景的支持是不遺餘力,硬是從劉權的青海郡先調撥糧食,再從涼州發糧補充青海郡。

楊崇不眼紅,今年中原將繼續遭受大旱,高昌的實際情況要比中原好得多。龜茲、疏勒、焉耆等國的貴族為了獲得高昌和中原的奢侈品和百貨茶葉,都在源源不斷地賣糧食給高昌;李軌、於欽燾從涼州也送來大量的米粟,換取楊崇手裏的馬匹。屯田軍在耕牛和曲柄犁的幫助下,真實開墾的田地數字比上報的數字要多六成,田地縣的糧倉堆滿了糧食。

其中的數字大約有四成沒有如實向郡裏彙報,司空行和單雄信的任務就是把這些糧食看住,以應付後麵的困難所需。宇文儒童自然不會去管,甚至主動幫兩人遮掩,一則是因為楊崇上小師叔的關係,而來屯田軍的大本營在田地縣,宇文儒童近水樓台先得月;別的不說,田地縣的人口已經突破一萬三千多人就是現實,超過交河,成為高昌郡的第二大縣。

洿林、寧戎、威神三城都擴建了城池,洿林城是糧倉重地,原有的百姓都遷移到四十裏外的威神城;寧戎城變得最大,屯田軍的五百座打鐵的爐子都在城裏,現在走在街上,滿耳是打鐵的聲音。這要感謝司空行,隻要在軍中和奴隸中發現有打鐵的苗子,就會被司空行安排到鐵匠鋪,一年的時間培養出上千的打鐵匠。

楊崇邊看鐵匠鋪打出來的步兵重甲,邊對陪在身邊的司空行:“佰刀五百把,步兵重甲一千套,是我們高昌郡的極限。你不要催他們進度,一年不行就兩年,反正成軍前,我不會把單雄信的那一千人拉出去;反而步兵使用的巨型弩和騎兵的連弩多多益善,以後盡可能成為我們軍隊的標配。”

步兵重甲是楊崇根據記憶設計出來的,專供佰刀手穿戴,軍中試了效果,比明光甲好多了,單雄信現在是念念不忘。司空行笑著說:“我心裏有數,除了佰刀,還有五百把是你設計的斧子,張果老把斧法送來了,百裏濤正在熟悉。你倒是給儒童出出主意,田地城該怎麼擴建。”

宇文儒童的年紀還比楊崇大上一歲,儒雅灑脫,聞言笑著說:“我不擔心,吐魯番商行所有的織機都在田地縣,這就是縣裏的產業支柱。不過小師叔,我感覺於欽燾說得對,我們在高昌就應該把玻璃那些工坊全部開起來,讓西域各國都拿著糧食、馬匹來換。”

楊崇矜持地笑笑說:“我們時刻麵臨著戰爭,發展鋼鐵是沒有辦法,如果真像你說的那樣幹,是能增加財富,但我保證,過不了多久,周圍的各郡和長安等地就想著來吃大戶。李景要糧食的事你忘了,在他們的腦海裏,郡守縣令就是官老爺,上有朝廷罩著,下有黎民百姓勒詐,自己無需去多做事情;我們和他們不一樣,不能為了自己,連口粥都不留給百姓喝。”

楊崇話雖然尖刻,但是形容得入木三分,宇文儒童曉得楊崇和李景原來關係不錯,為著糧食的事,楊崇不惜得罪了這個可能給自己幫助的人。宇文儒童赫然道:“我明白了,我會派人去邀請高昌本地的人來開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