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木牛流馬(1 / 2)

一切看來,楊崇主持的政府正在轉入一種休養生息的狀態,墨焯書院和山南書院先後搬到了長安,山南書院還是在原來的老地方,墨焯書院就定在原來寶潔坊的地點。寶潔坊被岐暉獻給李淵後,成了李唐某些私人的產業,工匠、產品都被瓜分了,寶潔坊成了李道玄的宅邸,當做敵產被楊崇買下來後,贈送給墨焯書院。

宇文愷、謝弘、龐煥等人帶著兩百學院的學生和兩百七十名從西域、涼州、隴右、河套招收的新生,浩浩蕩蕩地從開遠門進了長安城。領頭的是呂岩、謝能羽、細封步賴,墨焯書院中公認的學生領袖;呂岩原來是張果老的看山門的童子,謝能羽是楊崇收養的一個孤兒,細封步賴是細封長山的侄子,最早到長安求學的羌人。

守門的士卒瞠目結舌,因為學生們趕的不是活的牛馬,而是一隻隻馱著行禮和器材的機械牛馬,牛頭馬首與真的動物酷似,但是高大的身軀一動不動,每隻機械牛馬後麵都有一到兩名學生推動著,跑起來健步如飛。

墨焯書院、研製各種技術的酒泉研究所、製作金幣和印刷設備的大業金屬坊是楊崇的三大底牌,不和任何人合作,是無數敵人、朋友都想知道的秘密所在;聽說墨焯書院的木牛流馬入城,從義寧坊到朱雀大街的沿途,很快擠滿了數萬人圍觀,一輛又一輛載人的馬車搶到道路旁欣賞。

滕王楊侗坐在馬車裏,望著兩百輛木牛流馬,眼睛一動不動,喃喃地說道:“自從諸葛武侯死後,木牛流馬就失傳至今,沒想到墨焯書院竟然造了出來,楊崇、諸葛全到底是怎樣的頭腦,格物、政事、軍功無所不精。”

馬車旁護衛的沈光深有同感地說:“不可思議,當時偷到了天雷的粉末,聖天子請了各路高手鑽研,都沒有配置出來;李唐、突厥的人都花了大代價從霹靂營偷取樣品,同樣到現在沒有突破。我聽麥孟才說,河西軍還有一種可以在天空飛行的氣艇,武關一戰讓唐軍失魂落魄;大半李唐將士獻關投降,就是因為顛覆了人生的認識,鬥誌崩潰。”

沈光還是不願意替楊崇賣命,楊崇便安排沈光做了楊侗王府的軍司馬,負責楊侗的安全;楊侗低聲歎了口氣說:“沈將軍,楊崇為了震懾人心,墨焯書院不會就拿出這一種東西吧?”

沈光凝視著隊伍說:“當然不止,王爺請看,他們中間一隊三十人舉的蠟燭,不僅粗大耐燒,而且不需要剪蠟燭芯,要是用在宮中或寺廟,不知道要省多少人手。”

楊侗早就看到這群舉著蠟燭的學生,一開始還以為是墨焯書院大白天點蠟燭炫富,聽沈光這麼一說才恍然大悟,這絕對是一種技術上的進步,換做一般的蠟燭,早就需要人上前去剪蠟燭芯了。楊侗麵露愧色道:“本王孤陋寡聞了。”

沈光不以為然地說:“王爺無需多心,我隻是現在閑的時間多,經常接觸這方麵的東西而已。您看那邊,棉花箱子上麵寫著上縣,是墨焯書院在上縣培育的棉花。據說朝廷準備在長安大規模推廣棉花和甜菜,越國公在戶部開會時說了,一日三餐是第一步,讓大部分百姓用上糖、棉花、肥皂、醬油、紙張是下一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