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馮智戣的擔心(1 / 2)

楊崇話裏的傾向性很清楚,薑奪立即讚同劉弘基回來,畢竟是結拜兄弟,比起謝映登這樣的外人要強很多;房玄齡等人也不反對,劉弘基是多年的戰友和同事,能力有目共睹。皇甫無逸和鄭元壽有些失望,但是楊崇以撤銷起家的河西都督府為代價,實在不方便再提什麼異議。

殿外的百姓和官員並不清楚內德殿內的各自籌謀,但是聽說東南一直到廣州都被長安控製,嶺南戰爭的可能性大為減小,是禁不住的欣喜。長安郡已經宣布,晚上將和往年一樣,放三個小時的煙花,舉城同慶。

馮智戣得到消息,匆匆從驛館趕到內德殿,求見刑禮部尚書杜淹;馮智戣一直接受的是中原的教育,對曆史上的事情還是大體理解的,南方四督,張鎮周回歸長安,林士弘盡獻嶺南之地,寧長真死後欽州坐等長安的決斷,父親馮盎因此顯得過於耀眼。這種情況下,隻要長安查證李唐餘孽和楊侗一夥在嶺南,馮盎就是有一百張嘴也說不清楚。

馮盎能做的就是,迅速搜捕這些人,把他們送到長安釋疑,表明自己的立場;如果馮盎做不到這一點,就應該馬上聯合嶺南的各部落,占據險要地帶與長安抗衡,能打多長時間打多長時間。馮智戣最想知道的就是王雄誕的那支大軍到了什麼地方,如果王雄誕在寧據的接應下到了欽州,加上李襲誌在始安郡的呼應,馮盎就已經一切都不可取了。

讓馮智戣趕到慶幸的是,王雄誕的大軍還在嶺南以北,但是杜淹的下一句話讓馮智戣的心又沉了下去:“陳智略的嶺南營原本是準備在兩湖修整的,這次也隨著韓世諤的大軍前往嶺南,正好衣錦還鄉;另外朝廷命劉洎前往嶺表,協助馮盎大人安撫嶺南。”

馮智戣熟悉嶺南地理人文,自然曉得陳智略本是嶺南豪族,其家鄉就是廣州西邊和西北麵的信安郡;廣州和新州其實是南海郡,如果陳智略和劉洎拿下信安郡,那麼就意味著山區以外的平原全部落入長安之手。劉洎在擔任蕭銑的黃門侍郎時,就曾往信安郡南方山區遊說五十多個山寨歸順,現在得到陳智略和韓世諤的協助,恐怕戰果更大;一旦大隋從東麵進入嶺南,就和王雄誕的軍隊形成夾擊之勢。

馮智戣強笑道:“如此甚好,我一直為家父在嶺南孤掌難鳴而擔心,難得朝廷下如此大決心,從此嶺南安如磐石。”

杜淹笑道:“越王曾言,都是令尊心在朝廷的功勞,越王其實很想與令尊把酒言歡,可惜北方局勢一直未能平息,越王分身乏術。我估計等突厥事情一了,越王就會動身南下,到時候馮大人就和陳智略一樣,是衣錦還鄉。”

馮智戣聽出杜淹的弦外之音,馮氏家族要是現在就歸順長安,榮華富貴就不用擔心,要是遲上一兩年,等楊崇親自前往南方坐鎮,那麼嶺南是什麼態勢就很難說了。到時候恐怕就不是衣錦還鄉,能不被祭旗就不錯了,馮智戣低聲說:“我父子對大隋,對長安絕不二心,還望尚書大人在越王麵前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