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貌似陷入到了低效率的循環之中。”
周光元一針見血的指出了‘殲星戰艦’公會所麵臨的問題。
搞工業是需要資源的。
在成百上千次的實驗之中,消耗的不是一點點的資源,而是大量的資源、海量資源。
這種研究活動,付出的成本,絕對比農業開發要大得多。
哪怕是在《構造世界》中,靠想象力就能發展工業,無需研發那些大型的機床加工設備,即便如此,那也比種田種地麻煩與複雜數十倍。
就拿自行車劇烈,就這麼一樣簡單工業品,涉及到的零件至少以百計,用到的不同材料超過十種,多數工業黨玩家又無法分心多用,同時構造出多種不同的零件,並保證公差較小。
更不太可能天才到,整個的憑空把自行車構造出來……目前這類玩家數量極少。
“你們的人手太少了,6個人顯然無法在工業科技領域,發揮出太大的作用,可能十年之後,都不太可能構造出殲星戰艦,甚至被其他工業黨玩家遠遠甩在後麵。”
“而且你們過於輕視農業,就算你們不愁吃不愁穿,但這樣的生活品質實在太差了,吃穿方麵每天占據構造能量值更是不少,變成了一條腿走路的瘸子,不可能快的起來。”
“所以……合並吧,讓你們工業為主的‘殲星戰艦’公會,跟我們擅長種田的‘光之會’,融合到一起,你們整體遷移到我們那邊的營地吧。”
周光元意氣風發的笑了笑,對著一眾的工科生,發起了拚命招攬的攻勢。
他介紹說道:
“或許你們沒怎麼聽說過‘光之會’,我們這家公會,目前也處於起步階段,但公會成員足有100多人,開墾出了數百畝的田地,種下了很多農作物種子,過幾天就能收獲足夠所有會員吃一年以上的食物……食物方麵,我們能省下無數的構造能量值。”
“試想一下,隻要我們兩家合並,優勢互補、共同發展,你們馬上就節省了三分之一的構造能量值,頓頓吃上口味滿意的食物,不用考慮後勤問題,能全身心的投入工業創造之中……所有的後顧之憂,我們幫忙解決。”
“你們則研製出的自行車等工業產品,也能為公會的發展壯大,貢獻出你們的作用,讓我們有能力進行對外擴張,合並更多的玩家勢力,為你們爭取更多的發展資源。”
“這麼樣?好好考慮一下吧,你們真的太需要有人在背後幫忙種田,先解決最基礎的生存保障問題……兩家合並,絕對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的事情。”
周光元拚命的進行拉攏,甚至不惜采用忽悠的辦法。
尤其在反複聽到他的“光之會成員超過百人”時,己方的四名隊友,都忍不住暗暗翻著白眼。
什麼超過百人,滿打滿算就8個人而已……兩位數都沒達到。
不必這家‘殲星戰艦’公會的6名成員多多少。
但這個牛,周光元就是敢吹!
性格上普遍耿直的工科生們,很難抵擋得住這種拉攏。
畢竟周光元說的確實很有道理,像他們這種隻有“工”沒有“農”的不穩定公會結構,未來前途,注定被蒙上一層陰影,不會取得太大的成功。
加入其他公會,改善日常生活條件與工作條件,是擺脫糟糕現狀的最好辦法與最佳選擇。
至於“光之會”的成員有沒有超過百人……頭號旗艦覺得應該不是假話,畢竟現在有魄力忽視危險,一下派出5人去遊商各地的公會機構,怎麼的也得有個50人以上吧?
“好吧!”
頭號旗艦點頭說道:“光會長,你的提議有很大參考價值,我們決定討論一下,問會員們都支不支持兩家公會合並?”
就在當天。
6讚成票對0反對票。
‘殲星戰艦’公會一致決定:整體加入到‘光之會’中,完成了這項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合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