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世家之忌(1 / 2)

楚錚將木盒蓋上,嘴角微斜上下打量著蘇巧彤:“此戲是蘇姑娘的又一傑作?”

蘇巧彤就知楚錚看到《孔雀東南飛》就會是這副表情,氣哼哼地說道:“不敢,此戲並非小女子所著,隻是借鑒一民間傳說改編而成。”

楚錚不禁有些奇怪,問了柳輕如才知《孔雀東南飛》這故事大趙民間早有流傳,說的是東漢未建安年間,廬江府衙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劉蘭芝被焦仲卿的母親趕回娘家,劉蘭芝回娘家後立誓不再嫁人,她的娘家逼迫她改嫁,她便投水而死。焦仲卿得知此事,徬徨數日後亦在自家庭院的樹上吊死了。

楚錚聽了暗暗好笑,原來這次隻是改編而非抄襲,難怪這丫頭這般理直氣壯,隻是有些奇怪:“看此戲中故事,與喻世保之女處境並無何關聯啊?”

柳輕如解釋道:“倩妹妹已做了改動,焦劉兩家原本門當戶對,後劉父因某事獲罪下獄,焦仲卿之母才對劉蘭芝嫌棄之心,將她逐出家門。相比而言,喻世保之女更為可憐,她與夫君向來甚為恩愛,何況還已是兩孩子之母,卻仍因其父之罪即將送至……”

柳輕如心中一痛,想起自己當年亦是因外公範孝同之事淪落青樓,頓時說不下去了。

楚錚這才明白柳輕如為何對此事頗為熱忱,忙轉開話題:“這廬江府?就是現在的廬州麼?記得秋仲伊秋先生的原籍便是此地。”

“楚公子見識甚廣啊,”蘇巧彤不知楚錚剛剛才在書房看過廬州地誌,有些意外,道,“我在回京的路上問過秋先生有關孔雀東南飛的典故,據他所言確有其事。且焦仲卿與劉蘭芝死後,當地百姓對此事甚為感慨,有一無名氏便寫一長篇詩文將此事記錄下來,以警示後世。此詩後來被不少野史所收錄,而現今廬州仍保有焦仲卿與其妻劉蘭芝的合葬之墓,據說每年清明時分還時常有不少青年夫婦前去吊唁。”

柳輕如眼眶微紅:“妾身若有機會,亦想去這二人墳前祭奠一番。”說完不禁看了眼楚錚,暗想與這對苦命夫婦相比,自己已是幸運許多。

楚錚笑道:“輕如姐若想去廬州府,等何時空閑下來去就是了。”

“楚公子,”一旁蘇巧彤忽道,“聽說今後一段時日你一直在府中,能否對這《孔雀東南飛》如何編排指點一番?”

楚錚一聽連連擺手:“本公子是奉旨在府中待罪思過,沒這閑功夫。”

柳輕如也道:“巧彤,此事就不煩勞公子了……”

蘇巧彤正色道:“輕如姐,小妹亦是為姐姐著想,若此戲本當真上演,還非需楚公子參與不可。”

楚錚見蘇巧彤神情慎重,似並非玩笑,道:“這是為何?”

“此戲一旦上演,戲中焦仲卿之母如此對待其媳劉蘭芝,定遭世人共憤,可若是有別有用心者在老夫人麵前進讒言,說此戲出於輕如姐與小妹之手,她老人家會如何所想?恐怕縱是嘴上不說,心中亦會暗生芥蒂。小妹方才在四姑娘院中便已想到此處,正想出言婉拒,可姐姐卻已答應了下來,不得已才以回踏青園取稿為借口拉姐姐離開,為的就是回來找楚公子商議。”

蘇巧彤很久以前就想到了這一點。各地野史收錄的《孔雀東南飛》內容與後世相差不大,京城上演《花木蘭》的時候她便已把這戲本寫好,可寫完以後一琢磨,才發現自己簡直在沒事找事。且不說這婆媳關係問題,戲中焦劉二人對愛情的堅貞不渝、不屈服命運以死抗爭,雖然可歌可泣,但當今世家當馗,僅此處就很是犯忌,因此這篇長詩隻收錄於野史之中,從不見諸於官方文集。若自己有楚倩這般的身份地位,此戲上演倒也無妨,大不了事後被家中長輩斥責一頓了事,可自己來曆終究難以見天日,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便將此戲本一直束之高閣,隻有柳輕如和楚倩等寥寥數人看過,沒想到今日卻被翻出來了。

楚錚和柳輕如一驚,可細想一下蘇巧彤所說並非全無可能。柳輕如暗暗後悔,自己當時聽了喻世保女兒的事隻感同病相憐,沒有細想考慮到此處,不由看向楚錚:“公子……”

楚錚回想孔雀東南飛的故事內容,漸漸也覺察出其中不妥之處來了,搖頭道:“四丫頭此舉完全是胡鬧,可二姐應該看得出來啊,怎麼也不勸阻一下?”

蘇巧彤無奈地說道:“四姑娘想到此策後,便興奮難抑故作神秘,欣姐恐怕還沒明白她到底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