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終點—起點。(1 / 3)

2013年,我考上了Z城排名第二的高中_十六中。當時的我興奮無比,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這是命運之輪第一次眷顧我,也是我完全憑借自己的努力真正考上的學。因為從小到大,我爸媽在學習或者擇校方麵對我的管理屬於放任自流型。

他們認為好學生在哪所學校都是好學生,再爛的學校也有第一名,就是所謂的“寧當雞頭,不做鳳尾”。所以沒有必要擇校,但他們從沒問過我心底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我目睹太多太多的好友正上著課第二天連招呼都不打就轉學離開了學校,從此消失在我的生活中,隻留下空空的桌洞和仿佛尚有餘溫的座椅。所以我很沒有安全感。因此從初中開始我就拚了命地努力學習,不為別的,就是為自己爭口氣,向爸媽證明我的決心和能力,不靠他們我照樣能考上學。

但是隨後而來的一係列事情卻是我打死也想不到的。

先來介紹下我的家鄉吧,它處於東部沿海省份一個內陸四線小城。我們省雖然沿海但我的家鄉卻看不到大海,反而距離大海有幾百公裏遠,連海風也吹不過來,更別提沙灘、海鷗這些美景了。這裏沒有京滬穗的霓虹與繁華,也沒有西安洛陽那麼悠久的曆史。但這裏西鄰微山湖,東有抱犢崮,北有三孔旅遊地,南有天下第一莊_台兒莊。

這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城,一個有著幾百萬中國人、展現著最真實中國的小城。如果你想了解最真實的中國、普通人的生活,你可以來我的家鄉看一下,這裏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聽爺爺那輩人說之前這個城市煤炭資源十分豐富,而且還憑借這個優勢一度在省排到第四名。而現在,隨著煤炭資源的逐漸枯竭,我們也開始被迫轉型,現在看效果還挺不錯的。

這個城市的道路沒有那麼寬,沒有動輒八行道的高速馬路、也沒有盤旋好幾層的立交橋、甚至沒有機場和地鐵。要想坐飛機,最省時的辦法是去外省的一個機場,行程最短也要一個半小時。一到晚上十點,路上的行人和車輛就開始漸漸減少,更別提徹夜燈火通明了,所以我常常想這座城市的路燈應該很寂寞吧,它們經常孤單地站在路邊,為偶爾經過的一輛車或一個人照亮前行的路,並和他們打聲招呼:原來你也和我一樣要晚上出門啊,祝你平安順利。然後默默站著,照亮屬於自己的那一片區域,然後在清晨天漸漸亮起時被統一關閉。這裏的天和地幾乎每天都是灰蒙蒙的。我曾見過冬夜早上五點半路邊的路燈突然亮起的樣子,彼時的我被嚇了一跳,因為當時我正在路燈下騎行,眼前突然被照亮,大腦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就連車子也偏離軌道差點騎到路沿石上,但心中卻湧上一股暖流,也曾見過國慶節期間道路兩旁樹上高高掛著中國結的那喜慶模樣。這些年關於道路的記憶逐漸模糊,但有兩件事印象深刻,一是每天一成不變的灑水車作業。每天定時定點一天好幾趟地灑水,每次一聽到那熟悉的旋律,我就知道它來了它來了,它帶著灑水車走來了。二是環衛工人騎著三輪車,拿著掃帚在大街上一點一點掃除垃圾的背影。特別是秋冬時節,一陣風吹過,樹上的葉子嘩嘩往下掉,這時往往也是環衛工人最辛苦的時候。每逢這時總能看見他們忙碌的身影,隻見他們拿著大兜子和大掃帚,穿著黃背心、戴上黃帽子,全體出動,站在馬路邊落葉最多的地方,一下一下艱難的往兜子裏掃樹葉,然後把所有樹葉聚集到一起,一把火將它們點燃。古語有雲:葉落歸根。現在看來有些樹葉注定回不去自己的故鄉,隻能在火焰中結束自己短暫的一生。道路兩旁種著高大的法桐。而道路名字我個人幼稚地認為帶著上個世紀的感覺,如解放路,振興路,建設路,等等。伴隨著我們這一代人長大的路叫光明大道,它連接著老城與新城,每天有無數人開車往來其間,上班、上學。Z城市政府和廣播電視總台以及體育館林立兩側。

而我們平時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光明廣場—國家秧歌城市代表廣場。伴隨我長大的還有從記事時就有的兒童樂園,裏麵有一架被架起的藍白相間的直升機、白色大象滑梯、綠色旋轉滑梯,還有森林小火車等等。小時候我最喜歡白色大象滑梯,特別是從它長長的鼻子上滑下來,有趣極了。這裏真是兒童的樂園!它的意義之於我就像百草園之於魯迅先生。因為那是我們童年時代的樂土,入學前的天堂。

人民公園也是個曆史悠久的好去處,那裏有湖心亭,還有動物園。小時候一去公園我就吵著嚷著要看猴子,爸爸媽媽拗不過我,隻好花錢買門票帶我去看。小時候的我最怕老虎,其他小朋友都敢坐在老虎身上拍照,唯獨我不敢,爸媽越勸我我越哭,所以如今翻開相冊裏麵一張和老虎的合影也沒有。而泛舟湖上是另一項讓人陶醉的項目。我們坐在大黃鴨形狀的船上,係好安全帶,用腳蹬船。自由自在,真是愜意。

近幾年我們市還建了個東湖,環境優美,景色宜人。晚上去尤其好看。東湖中間臨水而建東湖閣,可以俯瞰全市風貌,岸邊有沙灘區,健身區,還有許多木質小橋。這裏有時晚上放煙花,還有彩色水光噴泉表演,是許多市民夏季遊玩健身的首選之地。附近好多小區,還有一個小學。配套設施十分完善。既適合養老,也適合拖幼。

九月初,當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時,我已經正式成為一名高中生了。身上穿著白色的校服,胸前的校徽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正映襯著朝氣蓬勃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