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年代33(1 / 2)

搬到新家六年了,去年四人幫粉碎,紅色年代也就結束了。

覃安心長成了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這幾年來找她看病被她治好的人越來越多,她的名氣也越來越大!

慕名而來的人都是充滿忐忑而來,滿意而歸,終於成為了十裏八鄉,都遠近聞名的“名醫”。

這幾年她通過各種實驗,終於推廣出了可以在普通的土地上種植出的碧梗米、胭脂米。

從空間出來的種子是第一代,在普通的土地上隻要適合的環境和土壤也可以種出,但是用外界環境種出的第二代種子再種植,所產之米就不再具有原來的特異之色香味。

第二代種子,經過稀釋的靈水浸泡育苗後再種植,長出的米雖然比不上空間裏的,但在古代也是可以作為貢品入宮的了。

但要讓多數的人都能種出碧梗米、胭脂米,也就總不能一直隻靠空間裏的一代種子和靈水。

覃安心經過多方的實驗,山穀那塊地終於被她和黃帝打造成了新的一代種子的源地。

山穀水質和土壤本就非常的優質,黃帝改造了山穀的陣法,使得地脈的靈氣不斷的向山穀彙聚,使得那裏的水和土壤也含有了一絲的靈氣。

覃安心通過這段時間的實驗,也發現了那粒九天息壤的一個重要作用。

隻要把它放進土裏,它就會不斷的改造周圍土攘的品質,把這些通過九天息壤改造的土,當作肥料混入地裏來使用,也可以種植出不錯的碧梗米和胭脂米。

現在山穀裏的土地,黑的感覺就像肥的要流油了一般,包含了無盡的養分在其中。

雖然沒有空間裏那種逆天的種植效果,但現在的山穀,也種出了可以媲美空間裏的碧梗米和胭脂米。

自此黃帝找到村裏的幹部,先請他們吃了一頓碧梗米、胭脂米飯,告之了它的作用和價值後,商量它的種植推廣。

他來出種子和“肥料”,但所有的產出需得他來安排,幾經商量後所有的村幹部都很看好,也都同意了。

隻要親口嚐過碧梗米、胭脂米的人都不會懷疑它的價值,隻是新出現的事物都沒有種過,萬一產出不好就會影響家裏來年的生活,所以總難免患得患失。

這幾年黃帝和覃安心在村裏經營的好信譽高,老鄉們對他們都很是信服,最後譚家和龍家所在的兩個村子,除了少數的幾戶人家,大部分的人都種了。

第二年大豐收,黃帝通過譚友林那位已經退休了的老領導李中校,讓碧梗米、胭脂米進入了京裏上層人的視線裏。

隻要是好的東西,沒有人能夠拒絕,最後,定為了專門為老首長們調理身體的特供保健食品。

來我國建交的外賓,在國宴上吃了碧梗米、胭脂米後驚為天人,紛紛下了訂單,珍貴的東西當然需要用昂貴的價格,才能匹配上它的價值,這些訂單也為國家換來了急需的外幣。

這下古湖兩村的碧梗米、胭脂米就出名了!

不帶為村人帶來了不菲的經濟價值,村裏的幹部們得到了表揚,整個古湖村也得到了當地政府的重視和關注。

這下看著種了碧梗米、胭脂米的人家日子是越過越好,沒有種植的人家就急了。

譚家老屋裏也發生了爭執聲,李春怒氣衝衝的說:“當初我就說跟著種,這是二叔家弄出來的,他們都種,二叔還專門來家裏說了,難道還會害我們?你們就是不肯,說肯定有問題,種了一輩子的地就沒有見過這樣的米,就是不種,現在好了!”

譚文忠默默的抽著葉子煙,半響放下手裏的煙袋:“當初隻是說看看,要是好我們明年再跟著種就是了。”

李春冷笑一聲:“爹,你說種,下力氣的還不都是我們大房一家,老三一家隻要下地,不是這個這有事,就是那個哪裏不舒服,伺候你和娘我沒有二話,憑什麼我們還要養小叔子一家的?我要和三房分家。”

譚文忠把煙袋往桌上一拍,生氣的道:“我還在,什麼時候家裏輪到你做主說話了?”

譚友誠連忙拉著李春急聲的說道:“孩子他娘,你和爹說什麼呢!”

又轉頭對譚文忠安撫道:“爹,別生氣,她說話不對,我來說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