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信有了過段時間搞農業機械的想法,於是呢!他樂嗬嗬地和李年耀這個胖子多聊了幾句。
李忠信沒有想到,李年耀雖然大腹便便,一肚子好下水,看上去像是一個草包,但是,他對於農業機械方麵,卻算得上是專家級別的。
不光是講述方麵專業,數據也相當詳實,讓李忠信十分直觀地認識到了這個時候農業機械方麵的事情。
通過李年耀的講述,李忠信對於這個時代的農業機械有了全新的認識。
在七十年代的時候,農村已經有了農業機械,什麼插秧機,打穀機,耕田機,運輸機應有盡有。
每個大隊都有耕田機,但是每個生產隊喂的耕牛一頭也沒有減少,基本上沒有多少土地是用耕田機耕的。
插秧機一個公社有幾台,但是,大多數農民卻沒有親眼見過插秧機,這些農業機械,一般也就是在插秧時節有時出來做做過場,大多數時候連亮相這樣的過場都取消了。
抽水機有的生產的有,沒有的生產隊申請農機站幫忙,但天旱的年月經常供不應求,手扶拖拉機多,一個大隊有基本上能夠分到一部,但是,除了大隊或者是村裏麵的村長村支書能夠支配,讓專門的拖拉機手使用,其他的農民根本連碰都沒有碰過。
也就說,七十年代的時候,農業機械化的程度在中國十分低,更沒有太多的人重視這個方麵的事情,要不然的話,國家也不會開展農村生產承包責任製。
自從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國家提升農機化水平及加快農村基礎設施政策的實施,我國的農機產業得到顯著的發展,到已經形成內燃機、拖拉機、運輸機械、收獲機械、牧業機械、拖內配件等諸多小行業,並形成完整的工業體係。
這個時候呢!農民看到了機械化帶來的好處,開始學習使用簡單的農用機械了。
不過呢!這個時候農民都沒有太多錢,購買一件農用機械,基本上都是一個村子當中的幾戶人家或者是十幾戶人家一起掏錢購買,買回來以後,這十幾戶人家用完了,再聯係村子裏麵的其他人家,讓他們掏錢使用。
人們都買不起農業機械,生產農業機械的廠家,所以,在這個時候的經濟效益都不是很好。
而且生產的農業機械單一,大家都生產差不多的東西,基本上全國各個省份生產出來的農業機械都是大同小異的,價格方麵沒有什麼優勢。
生產農業機械的廠家雖然很多,但是,卻沒有幾家專業的大型農業機械的生產廠家。
品牌競爭方麵,因為各個省市都有地方保護,沒有形成一種大規模大品牌的農業機械,機械部農業機械司,雖然積極探討國有農業機械規模化,但是,在這個時候的收效卻不大。
李年耀坦言,中國地大物博,在這個時候可以說是一個農業大國,但農業機械使用比率相對發達國家來說要低很多,中國農村對農業機械的需求潛力相當大,真要是搞起來大型的農業機械生產廠,銷路還是不愁的。
隨著中國農村產業化進程推進,在今後農村使用農業機械方麵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機械部這次合並之後,農業機械司已然是一個大型的部門,作為機械部當中農業機械的人員,李年耀很看好中國今後的農機市場,和李忠信的想法基本上是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