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大學美術老師的時候就很開心,而且感覺到十分安逸。
不過呢!強扭的瓜不甜,李明飛想做什麼,到時候他再研究就了是。
對於李明飛口中說的大學不分配的事情,李忠信並沒有什麼太多的感覺,雖然看起來對於他們這屆學生和上一屆學生不是很公平,但是,那卻是國家不得已的一件事情。
李忠信心中清楚,從1977恢複高考以後,我國是計劃經濟,大學生數量太少,所以都是寶貝疙瘩,畢業以後就直接分配到政府和事業單位了。
但是在1992年以後,市場就活了起來,政府機構開始精簡,事業單位開始裁員,畢業以後的大學生自然沒有地方安放,隻能讓自主擇業。
畢業分配的這種事情呢!是指在計劃經濟體製下,大學和中專畢業生就業按國家下撥的計劃指標進行統一安排。畢業分配製度強調的是“服從國家”,對個體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及就業要求等不太重視。
畢業分配在特定時期內,起到了推動人才流動和資源調配、協調不同行業和地區利益的作用。但隨著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其弊端愈發顯現。
在以前的年代,能讀大學的人是少之又少的,考上大學的人寥寥無幾,而且崗位也需要的人才多,所以分配工作是比較容易的,可是,隨著現在經濟社會的發展,人人都想讀大學,所以大學生變得越來越普遍,大學生人數越來越多,隨便在街上都能碰到幾個大學生,這樣國家分配起來調動的人力物力就更多了,而且很麻煩。
之前的那段時間,是國家分配到哪裏,你就得去哪裏,沒有自己選擇的餘地,現在國家越來越尊重大學生的誌願,想讓大學生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樣大學生工作積極性才會高,還有利於調動大學生的能力。
還有就是,以前的人才都是比較專一的人才,也就是所謂的“偏科”人才,這一方麵特別強,但是時代在進步,現在這個社會更多的需要全能型人才,通俗來說也就是全方麵發展的人才,需要的是綜合型人才,就是什麼都能做得了的人才,大學生包分配的任務已經不太適合現在的人才需求,所以漸漸就不分配了。
像李明飛和李忠信他們學習的這個專業,學習的是藝術和美術專業,這樣的一種專業,國家分配工作,把他們往什麼樣子的一種地方去分,如果說他們學習的是製圖專業或者是一些其他的,還能夠到企業當中當一個設計員,可是,他們專業卻是學美術和雕塑等等的,他們想分配工作,那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情。
所以,李忠信覺得,他們不分配工作是正常的,但是,像李明飛或者是一些不夠優秀的學生,沒有工作分配的這個事情,他們想要找到一個比較好的,自己比較喜歡去做的工作,那就會相當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