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走過來拉住秦天的手讓秦天坐在自己的身邊,和藹可親的說道:“小天,不是爺爺不讓小胖訓練,你可知道我這次教你的什麼嗎?”
秦天不解的看向了爺爺。
爺爺看了看秦天,張口說了這麼四個字“內功心法”
“內功心法,內功心法是什麼東西?我怎麼沒聽爺爺說過呢?”
老人看了一眼可愛帥氣的秦天,傾心的開始為秦天講解“就拿太極拳來說吧,由於太極拳來源於道家文化,所以其內功心法的表述多與道家文化的語彙和修道的階梯進程有關。一般來說,太極拳是太極拳架、太極術、太極道的融合體。這裏的太極架指的是形體動作,太極術指的是內功心法,太極道指道德修養。也就是說,真正的太極拳或者說太極文化應該包括以上3個方麵的內容。如果隻進行一方麵的學練,則表明沒有得到太極拳的真諦。如果隻練太極拳架而沒有內功心法(太極術),則隻是在空描,沒有深刻的神意氣之內涵和功夫上身的內在體驗;隻有內功心法沒有拳架的變化,則生命活動就缺少了的物質載體;隻進行道德修養沒有拳架(陽麵)和內功(陰麵)的滋潤,則不易達到“延年益壽不老春”等太極拳修煉的終極目的。
我們應該明了,神意氣本身就是道家文化的核心內涵和修道達真的修煉內容,是事理合一、理法不二的表述。對於太極拳來說,神意氣也同樣是構成傳統太極拳藝之內功3個要素,所以,如果給內功心法下一個定義的話,我們可以這樣認識:心法是符合生命活動及事物發展規律的途徑和訓練方法;內功是通過這些途徑和方法訓練所積蓄而成的能量及內向性的體驗。或者可以這樣表示,內功是指和太極拳形體動作(陽麵)互孕的神意氣所積蓄的能量,而心法則是積蓄能量的策略和途徑。
內功心法之身心調整方略內功心法的修煉主要是對神意氣形的身心錘煉,這種錘煉不是隨隨便便進行的,而是通過一定程序的身心調整,使精神狀態(意識狀態)和生理狀態(形體動作)從雜念紛呈的“五馬分屍”和“四分五裂”狀態,進入內心寧靜(心中一靜)、意識專一(專注一方)、氣血通暢(氣遍周身)、形體放鬆(鬆穩慢勻)的境界。如何做到這這些呢?首先要明確,這是一個長期的身心修養過程——“修”是修正、修改、修複不符合太極拳拳理要求的身心狀態,“養”是培養、培育、滋生出符合太極拳拳理要求的身心狀態——這個過程要貫徹太極拳鍛煉的始終,這其中,身心調整是進行內功心法修煉的前提條件。內功心法之身心調整的方略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麵。
1無中生有。許多人都知道無極生太極這句話。但是,什麼是無極,什麼是太極呢?所謂無極者即“無”,所謂太極者即“有”,無極生太極即“無中生有”之意。此外,道家所說的“無極”也有身體的意思。身體這個無極處於寂然不動的狀態就是“無”。如果這個“無”有了運動,比如,我們的心(頭腦)發出指令,所謂的“心為令”——念頭(意念)一動,這就是太極的動,也就是身體裏邊有了“有”,這個“有”是神(精神或者意念的發韌點)意(意念)氣(內氣和外氣)的變化及運動。這就是無中生有。這個“無中生有”也是指太極拳愛好者通過長期的習練和體悟而產生一種特異能量、一種新生物質的過程——太極拳老前輩所說的“身上有了東西”,或者說“功夫上身了”——通過假借修真或意念造型導引這種特異物質的產生和聚積過程,也是一個“無中生有”的過程。無中生有乃太極拳內功修煉的總綱。
2神為主宰。太極拳強調神為主宰。神是指人的精神、意念的發軔點。比如,做任何太極拳的過程必須做到鬆散通空。意念想“鬆散”、想“通空”等都是神為主宰,也就是意念在裏麵起主導作用。主宰就是要發揮主導的作用——讓自己的精神氣質和意念的發軔點做主人、發指令。神為主宰,主宰誰?其中一方麵就是主宰意念的運動。也就是練拳的過程中隻管意念不管氣。氣是被姿勢催發出去的。一開始練太極拳就以神為主宰,養成了這樣的思維習慣,則“階及神明”的境界就有達到的一天。如果不養成“神為主宰”的習慣,而是“形體主宰”、“氣為主宰”,則就會真正的“差之毫厘,謬以千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