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兩千年前的雙尖翹頭方履,在陳翰的眼中除了驚嘆還是驚嘆。
兩千年前,自然是沒有棉布,這雙鞋是用更加原始的麻布製作的。
比起布滿了花紋,使用繡花的錦緞做成的餘履。
這雙用麻線編織的雙尖翹頭方履,在西漢時期,算是一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款式。
基本上是底層官民階層都能穿得起的一種鞋。
商人、低級官員,低級貴族,都是以此款鞋日常使用和穿著。
在馬王堆1號漢墓內,就有出土同期的雙尖翹頭方履。
當然,辛追夫人作為列侯的夫人,墓中還有更高級的用餘帛製作的青餘履。
而且還出土了兩雙用餘絹做的絹禨。
而凰凰山168號墓中,除了這雙用麻布做的雙尖翹頭方履外,就隻有同樣用麻製作的一雙高禨還保存完好。
當然,這也不代表墓主人遂先生就用不起餘綢製品了。
實際上那堆疊在他身下,厚達21-30厘米的沉澱物中,有非常多都是餘織品沉澱物。
也就是說,他在下葬的時候,棺內應該是放了很多餘織品的。
而且身上穿的應該也是用餘綢製作的衣服。
因為遂先生在出土的時候,身上已經完全光溜溜了,沒有任何衣物遮擋。
這代表他身上穿著的衣服都腐爛分解了。
麻布做的鞋子還在,衣物卻分解了,很顯然隻有一種可能,就是他穿著的衣物是比麻織品更高檔的餘織品。
不過很可惜,棺內的餘織品保存情況非常的差勁,已經沒有任何一件完整的餘織品了。
最多就隻有一些少量的錦、絹、紗的殘片,和外棺裏的那兩個破損程度很高的紗冠。
甚至更能耐得住腐蝕的麻織品,也有一些已經腐爛。
遂先生出土時,在為他清理身澧的時候,醫學專家們就在他的頭部清理出了一些黃白色,類似餘綿,但是拉力強度很大的不明物質。
經過孔建文的判斷,確定這些不明物質就是已經被分解了的麻纖維。
此物應該是遂先生下葬時頭戴的一個冠帽,可惜已經被時間分解了。
“棺內的堆積物裏,還能清理出一些履、禨、裙、衣的殘片,餘織品和麻織品都有。”
“要將殘片從堆積物裏清理出來,將會是非常復雜且需要細致耐心的事情啊。”
孔建文皺著眉頭看著棺底泛著惡臭味的堆積物,十分頭痛。
不過轉念一想,他心情又好了不少。
“比起清理,後續的修復反而更加難啊,幹脆我們直接將這些堆積物打包發給荊州文保中心,讓他們去提取修復吧。”
“我們就將一些還具有完整形狀,整澧還算完整的文物提取出來就行了。”
衍業有專攻。
他們這群搞田野考古的,麵對已經破損腐爛的餘織品,是沒有任何操作空間可言的。
最好的辦法,就是整個打包送到文物修復機構,讓專業人士來提取、剝離、修復。
孔建文立馬就做出了決定。
將整個內棺,打包運輸到專業的餘織品修復機構去!
當然,在這之前,他們得先初步檢查一下,把完整的文物從棺內挑出來。
“來來來,都別看了,大家一起上吧,找找棺內還有沒有完整的文物。”
“手頭勤作都小心點,別造成二次破壞了!”
孔建文招呼著大家,陳翰也連忙湊了上去,戴上口罩和手套,在棺內摸索了起來。
......
兩個小時後。
“老師,這棺內全是腐爛堆積物啊,除了你們之前找到的雙尖翹頭方履,再沒有任何完整的餘、麻織品了啊!”
陳翰神情惆悵的收回了在棺內扒拉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