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三章 兩個粗心大意的工匠(1 / 2)

伸出手,小心翼翼的將這個石硯台,從地上撿起來。

孔建文十分好奇的打量著。

陳翰也湊了過來。

這套石硯台上,同樣沾了不少泥土。

用刷子將黏在硯台上的泥土都掃掉之後,這個硯台的情況,就清晰的出現在了兩人眼裏。

一道黑中泛紅的墨跡,清晰的留在了硯麵上,甚至還蔓延到了硯石上,看著雜亂無章。

“這應該不是陪葬品,是實用器吧?”

陳翰摸了摸下巴,肯定的說道:“這硯台上的墨跡,與前室牆壁和頂部彩繪雲紋的墨色一致,都是黑加紅。”

“這應該是負責給墓室上壁畫的工匠,在描繪完壁畫後,遺留下的工具。”

“找一找,沒準還能找到毛筆。”

毛筆這玩意,出現的很早。

雖然“蒙恬發明毛筆”的說法廣為人知。

但是實際上,蒙恬是改進了毛筆,現代毛筆的雛形,確實是從蒙恬之後才定下來的。

不過這不代表,在秦朝之前,就沒有毛筆了。

目前已經可以確定,至少在商代,毛筆就已經被創造了出來,作為日常書寫和繪畫工具使用了。

通過對殷墟的研究,可以肯定的是,盡管如今我們可以看到的商代文字,都是甲骨文,是刀刻出來的。

可是實際上,在日常的生活中,商人和後來的秦漢一樣,是在竹簡或木片上書寫文字的。

可惜由於書寫材料、毛筆字不能長久保存,唯有刻在堅硬卜骨上的甲骨文保存了下來。

這才導致“商代隻有甲骨文”的誤會。

“惟殷先人,有冊有典。”

這句話中的“冊”和“典”,在甲骨文和大篆中,代表的可不是甲骨,而是竹簡、木牘組成的“典冊”!

甚至,從湖南長沙左家公山一座史前古墓裏,還發掘出來了整套的書寫工具。

說明可能上古史前時代,先民們就已經有用毛筆書寫文字的習慣了。

就算不是寫文字,也可能是做符號,或者繪畫!

“應該是。”李教授點點頭,很認同陳翰的想法。

“李教授!我們這發現了個石硯台!”

就在這時,清理西耳室過道的林雅和莊雲鵬,也發現了一個石硯台。

他倆捧著就小跑到了陳翰與李教授麵前。

四人將手上的石硯台對比了一下。

兩個硯台幾乎一模一樣,就連硯麵粘著的那層墨跡都差不多。

很顯然都是當時進行壁畫繪畫的工匠留下來的。

“奇怪了,怎麼不把石硯台帶走,這是實用器,按理來說不應該留在前室吧?”

李教授有些疑惑。

這些工匠怎麼會做出如此粗心大意的事情,將繪畫的石硯台都留在了前室。

按照那個年代的看法,遺留這兩個石硯台的工匠,這都屬於是犯了大罪了!

要知道,這可是南越王的墓!

不是什麼阿貓阿狗的墓,啥東西都可以往裏麵塞的。

諸侯王自有一套自己的陪葬製度,什麼東西應該陪葬,什麼東西不能陪葬,都是清清楚楚的。

可以肯定的是,建造墓室的工匠,使用的工具,是絕對不能拿來給南越王陪葬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行為甚至是一種對墓主人的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