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八十四章 人雖死,靈魂依然在。(1 / 2)

古代人,不隻是華夏人,其實對“靈魂”這一神秘的概念,一直都有研究。

而且世界各地的人,雖然互相之間沒有交流,但是對“靈魂”的存在,卻基本都有統一的認知。

埃及人認為,人死之後,靈魂不滅,隻要保住屍體,三千年後就會在極樂世界裏複活永生。

所以埃及法老,在死後都要製作成木乃伊,將重要的器官單獨存放,為的就是將來永生。

很巧合,在離著埃及幾千公裏遠的華夏,也有差不多的說法。

玉璧,在西漢最重要的意義,其實就是吸引靈魂不要遠去。

在西漢人的世界觀裏,人之所以死亡,是靈魂脫離了肉體。

所以,隻要能夠讓靈魂不遠去,使肉體不腐敗,那一旦時機成熟的時候,靈魂就會重新回到肉體裏,死去的人就會複活。

而且,這個複活還並不是重新做人,而是相當於“羽化”之後,生命進入了更高級的階段,將會成為不死的仙人。

這也是為什麼西漢人很喜歡尋仙問道。

在現代的一些盜墓小說裏,就經常拿西漢人的這種理念,來作為寫小說的素材,營造出什麼不腐玉蛹之類的情節。

劉賀周身,放滿了玉璧,身上身下層層疊放,其實就是寄托著一種,留住劉賀靈魂,以待日後成仙的美好願景。

當然,現代科學研究已經表明了,人類是不可能長生的,更不可能死而複活。

至少在現代這種科技很發達的時候,依舊是不可能實現的。

那在西漢,就更不可能有死而複生的事情了。

實際上,兩千多年過去,劉賀也沒活過來,屍體也並沒有保持不腐。

但是西漢人這種事死如事生的做法,卻是很讓人感慨的。

哪怕到了地下世界,劉賀也依舊死守著貴胄的特權。

......

露出來的七塊玉璧,在胸腹中間的那塊,是破損的最為嚴重的,所以也是第一塊被提取的。

提取這塊玉璧的時候,需要萬分小心。

未免出什麼意外,孔建文甚至親自負責提取。

提取的過程,倒是沒什麼複雜的,還是老樣子,插竹簽,插托板,然後整體提取。

可惜,因為破損實在是太嚴重了,想要整體提取,還是沒能成功。

當托板插入到一半的時候,孔建文就不敢再繼續插入了,因為已經到托板上的那半邊玉璧,因為傾斜角度的原因,已經徹底和還留在棺內的另半邊玉璧分離開了。

這塊玉璧,從中間被斷成了兩半,這兩半又另外分成了好幾小片,碎的非常嚴重。

孔建文也隻好先將半邊提取上來,另外半邊保持不動,一點一點的用鑷子夾起來,再拚接到托盤上。

在夾玉璧殘片的時候,孔建文皺著眉頭說道:“這塊玉璧的玉質不是很好啊。”

比起之前在墓主人腰間提取的那些精美玉器,以及那塊覆麵的玉璧。

這塊放在胸口的玉璧,玉質簡直是兩個極端。

不但碎的厲害,而且完全已經變的和石頭差不多了,沒有玉的那種溫潤,光滑的感覺。

咋眼一看,這塊玉璧的質地,如同浸了水的灰磚,非常的不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