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八十七章 天珠(1 / 2)

一枚玉塞,引發了大家的諸多打趣。

不過說來說去,這也不是啥多離奇或者驚訝的事情。

玉九竅嘛,劉賀作為當過帝王的人,塞九竅很正常。

最多,就是拿一個戰國時的把玩件,當做屁股玉塞的這個行為,有些“放蕩不羈”罷了。

但是人家墓主人自己都願意這麼做,那陳翰他們這些局外人,自然是也沒啥議論和說笑的理由了。

三維掃描,畫圖,詳細記錄隨葬在劉賀內棺裏文物的位置關係。

不大的實驗室內,十幾位考古人員井然有序的忙碌著。

負責三維掃描的,在電腦後頭不斷的建模,試圖用計算機複原劉賀內棺的情況。

畫圖的,根據出土物的樣子,現場進行臨摹繪畫,時不時的還畫一下目前內棺裏的文物位置圖。

負責清理內棺的考古人員,則一個個趴在搭在內棺上的浮動平台,伸著兩根胳膊,拿著竹簽仔細清理內棺的文物。

“太漂亮了。”

“這是一個小帶鉤。”

“劉賀腰間掛了很多帶鉤啊。”

“這是一把玉刀吧?”

“精美,真的精美!和田白玉做的玉刀,還是第一次見!”

劉賀的腰間,是隨葬文物最密集的區域。

西漢人,或者說大部分漢人王朝,對身上的穿戴,都有嚴格規定。

其中,腰部是最重要的位置。

不管是玉佩,還是掛墜,又或者刀劍、香囊,隻要是需要佩戴出門的東西,那都會放在腰間。

而怎麼放在腰間?

就是要靠著玉帶鉤了。

所謂的玉帶鉤,就是一個兩頭都是鉤子,並且鉤子相反的玉器。

上頭的鉤子,勾在腰間的腰帶上。

下頭的鉤子,則用來懸掛需要佩戴的東西。

按照西漢的風格,左邊的玉帶鉤應該掛劍,右邊則是掛刀。

劍,是防身的劍,掛在左邊,是方便禦敵的時候可以用右手迅速拔除劍來對敵。

而刀,倒不是殺人的武器,而是筆刀。

西漢主流的文字載體還是竹簡和木牘。

而竹簡和木牘刻字都是用刻刀的,也就是筆刀。

所謂的“刀筆吏”,值得就是官衙裏專門負責捉刀抄寫刻錄公文的小吏。

漢代人,但凡是有文化的,肯定都要在右邊掛一把筆刀。

貴族用玉帶鉤,掛玉刀,裝飾意義大於實用意義。

窮人不用帶鉤,直接將青銅筆刀插在腰帶上,更具實用意義。

而劉賀,作為一個擁有一整個庫房藏書的文化人,顯然是需要佩戴筆刀的。

不過他的筆刀,是用上好的和田白玉製作的玉刀。

看起來,確實非常好看和精美,出土的時候引發了考古人員的陣陣驚呼。

但是要說多實用嘛,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再堅固的玉,也就是個石頭而已。

石頭做的刀,能有多鋒利?

可能拿來削東西,也還算湊合。

畢竟石器時代的時候,大量原始的玉,就被古人拿來打磨之後當做工具了。

但是要說多好用,那肯定是不如鐵器的,就連青銅刀都不如。

真要拿這玉刀來在竹簡上刻字。

玉刀刻一個字的時間,都夠青銅刀刻三五個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