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官場風雲(1 / 2)

宜公子和鍾以士被帶進李府,李鴻章站在轎廳前,大紅燈籠照得他紅光滿麵,眼裏一把怒火在熊熊燃燒。

宜、鍾二人跪倒在他麵前,鍾以士道:“中堂大人,小民有冤情……”

“住口,方才是誰在本府門外哀歌?”

李鴻章是一代大儒,慈禧太後倚重之臣,在他麵前,沒有人不戰戰兢兢,宜公子抬起頭來,迎著李鴻章威嚴的目光,怯聲道:“學生徴宜見過李中堂。”

自稱學生,那就是秀才,徴宜的名字李鴻章不曾聽說過,看他的打扮,應是八旗子弟。

李鴻章冷笑道:“身為儒生,不守讀書人的本分,深夜在本府門前大放厥詞,你可知罪!”

既來之則安之,宜公子心一橫,梗著脖子道:“學生誦先賢文章,何罪之有?”

被宜公子頂撞,李鴻章大感意外,感到此人定有來曆,問:“你是哪家的子弟?”

“學生來自關外,遊學京城。”

宜公子不肯報上家門出身,扭頭指了指鍾以士又道:“這位鍾小……鍾公子有冤情要請李中堂作主。”

“他是你什麼人?”

“學生與‘他’並無瓜葛。”

“哦,如此說來,你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嘍?讀書人不安心讀書,管得可夠寬的,難道你不知順天府是幹什麼的?”

“孟子曰,‘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聖人教誨學生,讀書人要心懷天下,小民有難,學生不能坐視不理。學生知道順天府是幹什麼的,但也知道那些官僚平日的所作所為。”

李鴻章見他談吐不凡,不敢等閑視之,坐進管家搬來的椅子裏,道:“你知道大清國的官僚平日都做些什麼,講來聽聽。”

宜公子道:“學生今日不是來告那些官僚狀的,李中堂隻要知道連李鴻瀚李大人的門下都無處申冤,便明白那些官僚的作派。”

鍾以士接口道:“小民冤枉。”

在門外大呼李鴻瀚屬下有冤情,李鴻章既要顧及麵子,又要避嫌,不能不維護自己的尊嚴,如今到了自家院中,事關胞兄的門下,自然要問個明白。

“你有何冤情?”

“不是小民有冤情,而是小民的朋友,李大人門下何少白有冤情……”

鍾以士從頭講起,將何少白意欲進京城補缺,以全忠孝之心,她承物請托,被剛毅撞見,誣她為匪,牽連到何少白等等毫不隱瞞。

這算什麼事,在李鴻章來看可笑至極。他原本對剛毅在德州遭劫一事並不知情,聽完鍾以士的申告,對照剛毅的為人,立時便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何少白在南方當差,官船在德州遭劫,八杆子打不著的事,即便要找個替罪羊出氣,也犯不著將手伸那麼長。

何況何少白是李鴻瀚帶往南方的,跟隨他多年,疑何少白為匪,豈不是說李鴻瀚識人不明,養癰為患。

這個剛毅,為自己那點小九九,做事完全不動腦子。

李鴻章心裏大為不快,隱忍不發,麵無表情道:“老夫知道了,都起來吧。”

說罷李鴻章起身回房,管家打發鍾以士和宜公子出門。

翌日天一明,李鴻章命人去請剛毅。

剛毅不在府中,他起個大早,親赴刑部大堂監審何少白。

何少白被誑入京城,以為是來補缺的,毫無提防,將自己送到了兵部衙門。剛毅暴喝一聲“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