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被彈劾也無所謂(1 / 2)

秦荀殷的臉上露出幾分別有深意的笑來:“因為肯定會有人因此彈劾我,說我和瑾王走得太近,說瑾王暗中串聯朝臣。”

古言玉覺得秦荀殷的口氣極為自信,好像知道自己會被人彈劾還是件挺高興的事情,她不知道秦荀殷到底怎麼想,隻是單純地以為在朝中還是默不作聲地好。

一旦被彈劾,就被眾臣擺在了隆安皇帝的眼前,站在所有人都能看到的位置並非什麼好事。

又覺得秦荀殷竟然這麼有把握,看來對朝中的局勢十分清楚,對太子和瑾王兩派也多有關注,他這樣心中有數,行事肯定就有自己的章法。

她稍稍放了心。

古言玉就無所謂道:“妾身覺得太子彈劾您也沒什麼要緊的。”

“哦?”秦荀殷若有所思地望著她,“為什麼?”

古言玉迎上他的目光,覺得他在明知故問,這麼簡單的問題還需要她回答嗎?秦荀殷分明自己就是知道的,不過既然他問,估計有考一考她的意思,她就順著秦荀殷的話回答。

“朝中有人彈劾您和瑾王走得太近,您正好可以借此機會名正言順地拉開與瑾王的距離啊,就算您見到瑾王就繞道走,別人也會理解您的,而太子黨派的彈劾您,正好就是在告訴隆安皇帝,至少您跟太子是沒有牽扯的,剛好您就兩邊不靠了,不是正如您所願嗎?”

秦荀殷深以為然地點點頭,忍不住摸了摸古言玉的法定:“夫人真是聰慧。”

古言玉倒沒想到秦荀殷竟然會這般直白地誇獎她,一時間有點怔然,空氣忽然安靜下來,窗台上擺著的黃菊在微風下輕輕晃動,腦海裏忽地想起成親這麼久以來秦荀殷對自己的好,心跳驀地一快,她有些尷尬地提起茶壺給秦荀殷添茶。

從秦荀殷的角度,剛好看見古言玉微紅的耳垂,在陽光下晶瑩得仿佛透明。

他微微笑了笑,心情越發愉悅起來。

古言玉暗暗腹誹,莫名其妙的,笑什麼笑,笑得她怪不好意思的。

而事情果如秦荀殷所言,第二日上朝他就遭到了近十個朝臣的彈劾,除了他還有瑾王,彈劾他們的人都是同一批人,內容幾乎沒有什麼差別,說他暗中勾結瑾王,說瑾王結黨營私。

秦荀殷眼觀鼻鼻觀心,假裝什麼都沒有看見,什麼都沒有聽見,那些彈劾他的朝臣說得唾沫橫飛頭頭是道,好像他已經和瑾王商量好什麼時候就要造反似的。

秦荀殷一臉汗顏地站著,偶爾抬眼看一看眉頭皺得死緊的隆安皇帝,身板站得筆直。

秦荀殷身為統領十萬大軍的西北大將軍,隆安皇帝是不允許他站在太子或者瑾王一邊的,隻允許他完全忠誠於自己,這點,秦荀殷自然懂。

李修寒辯解道:“父皇,事實並非如此,王妃去威遠侯府見的並非威遠侯,而是威遠侯夫人,威遠侯曾經救過兒臣性命,她不過是去威遠侯府給太夫人和威遠侯夫人送些補品,感謝當日威遠侯在清水寺救兒臣的恩情。”

立刻便有太子黨派的人出來李修寒的話:“威遠侯夫人嫁給威遠侯已經快三個月了,王妃此刻才去見威遠侯夫人,不覺得誠心不足嗎?分明就是別有目的。”

李修寒:“王妃主持中饋,整日忙得不可開交,你以為誰都跟你的夫人一樣,每日隻負責在家裏繡花嗎?”

那大臣氣得胡子亂顫,但礙於瑾王的身份,到底不敢如何反駁,這時太子便站出來道:“怎麼三弟對人家內宅婦人管沒管家都了解得這麼清楚?”

此話一出,金鑾殿上就吵了起來,有太子和瑾王說話,其他朝臣自然不敢隨便插嘴,整個大殿都是太子和瑾王的爭論聲,秦荀殷細細地聽,結果聽了半天都沒聽出兩人到底誰贏誰輸,沒吵出個所以然來。

秦荀殷回汴京這麼久,對太子和瑾王的爭吵早就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

滿朝文武都會安靜地聽太子和瑾王的爭論,隆安皇帝也會選擇聽一會兒,但是在某個瞬間,隆安皇帝會突然打斷他們的爭吵,讓他們的爭吵及時結束。

果然,就在太子和秦荀殷吵得正熱鬧的時候,隆安皇帝忽然出聲道:“好了。”

而此時太子正在說話,聞言立刻閉了嘴,恭敬地麵朝隆安皇帝低下頭,瑾王如是,隆安皇帝道:“這件事情暫且不提,眾愛卿還有事要奏嗎?”

金鑾殿上鴉雀無聲,隆安皇帝道:“退朝吧。”

秦荀殷隨眾文武百官一起走出金鑾殿,他前腳剛踏出金鑾殿的殿門,就有公公上前道:“皇上請威遠侯到禦書房一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