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艾看著奶奶的樣子,努力地將奶奶的樣子刻入腦海,這一次,是她最後一次見到奶奶了,以後,想要再見到奶奶,再也不可能了。
暖艾爸爸和小叔等人一件一件壽衣,輕輕地往奶奶身上蓋著,直到道士喊停。
之後,道士又是一頓操作,最後喊上一句,“蓋棺。”
親人退居一旁,幫忙的人上前將棺木慢慢地合上,直至全部關閉,然後用繩子將棺木給打好結,方便一會兒抬。
暖艾眼睛都不眨地看著棺木被合上,內心壓抑著自己。
道士繼續念念有詞,“長子將靈牌拿上,次子將裝香蠟的簸箕拿上,還有拎著公雞在前麵開路的,都準備好。”
......
待全部完成。
暖艾爸爸端著靈牌走在前麵,小叔拿著簸箕走在暖艾爸爸的後麵,最前麵是拎著公雞的人,公雞的脖子上已經割了一個小刀口,方便一路滴血。
後麵跟著一眾親人,哭著喊著給奶奶送行。
一路上,不斷鞭炮聲,紙錢灑落了一地,哭聲也是響了一路。
行到安葬處才停了下來。
安葬的位置在暖艾爺爺墳墓的旁邊,暖艾爸爸和小叔出錢將旁邊一塊地給買了下來,用來安葬(土葬)奶奶。
道士又是一頓唱悼。
然後讓家屬上前,捧土蓋棺木。
也就是所謂的給去世安葬之人添磚加瓦,由親人給添的磚加的瓦,去世之人才能保佑後代,福澤綿長。
暖艾跪到墳前,看著滴了雞血的棺木,捧起一捧土,拋向棺木,如此反複直到道士叫停,暖艾扶起一旁哭的眼睛紅腫的媽媽,站立到一旁。
道士又喊道,“將你們的麻和孝都扔進去吧。”
大家照做,把頭上或者是腰上胳膊上的白色布,麻繩一起扔進墳墓中。
然後讓幫忙的人,開始用鏟子鏟土蓋墳。
好幾個壯漢,在道士念念有詞下,很快就將墳墓蓋好。
放了鞭炮,貼了12張錢紙到新墳上,然後道士不知道做了做什麼操作,才讓眾人散去,他最後離開。
送行的人是不能按照來時的路返回的,需要走不同的路回去。
大家都繞了一個圈回去。
等大家走到離小叔家還有十幾步的時候,有人拿上一根根紅繩,給大家係到手腕上。
白事結束之後,所有來幫忙了,或者是來悼念了的人,都需要係上一根紅線。
那些借來的板凳桌子,隻要是能係上紅繩的,都需要用一個紅繩係上。
這是規矩。
暖艾家鄉這邊,不管是白事,還是紅事(喜事),一般都是三天。
白事第三天上山(去殯儀館火化)安葬,之後是需要擺席吃飯的。
喜事則是第一天提前幫忙,第二天正吃,第三天繼續幫忙(吃剩菜)。
而暖艾奶奶上山這一天,回來之後,就是吃席。
即使是親人沒什麼胃口,吃不下,這時候也是需要招呼客人。
最後回來的暖艾爸爸,將奶奶的遺照反著掛到小叔家一樓客廳的正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