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說魏王今天的表現,撰寫括地誌當然是好事,可要想主持這樣大部頭的著作,需要多少人力物力,你也很清楚。這些資源都流向魏王,必定會引發東宮的不滿。”
“更何況,人都是趨炎附勢的,一旦魏王得勢,許多人就會自覺的投到他那邊去。”房玄齡艾艾說道。
兩人相對無言,曾經的意氣風發全都變成了鬢邊的白發,額頭的皺紋,他們可經不起重蹈覆轍的折騰了。
“魏王的勢力確實要遏製,可說實在的,鄭國公,太子那邊的情形,你也得多上點心才行。”
他見魏征癟著嘴不說話,便把那隱患點明出來。
“那個叫稱心的小郎,可不能再出入東宮了。”
魏征麵色一凜,遲疑道:“你怎麼會知道的?消息都傳的這樣遠了?”
玄齡無奈的點點頭,這事豈止是他知道,還有的是人知道。
“不隻是我,宋國公也知曉。”
“所以,老夫奉勸鄭國公,若是想保住太子,總也要讓他收斂行為,要不然,這些事情傳到陛下的耳朵裏,可就要大亂了。”房玄齡這完全是肺腑之言,絕對沒有一點虛偽。
現階段來講,保住太子還是最好的方案。相比李泰,當然還是李承乾更好,而且還可以維持住國本正統。
至於晉王李治,雖然資質不錯,可他年紀太小,就算現在強行上位,也必定會讓朝局更加混亂。
不隻朝臣不能滿意,他年長的哥哥必定會奮力反抗,這樣就會一次損失三個皇子。
李世民是個目光長遠的君主,就算喜歡李治,也根本不敢動這個念頭,若是要冊立李治,就必須將李承乾和李泰全都處理了。
他不能眼睜睜的將自己的親生兒子推入死境,至少,以現在的情況來說,還遠遠沒有這個必要。
所以,李世民端著雙手,坐在上麵,看著他們兄弟相爭,等時機到了,再來采取行動就好。
然而,這隻是房玄齡自己的想法,李世民心裏究竟是怎麼想的,就連他這個跟隨了他十幾年的近臣也難以揣測的清楚。
沒辦法,立儲之事畢竟是涉及到李世民的私人情感,絕對不是誰能力最好,功績最高就一定能夠坐穩儲君之位的。
就比如說,李世民與大楊妃之子,吳王李恪,英勇果敢,李世民也是極其喜愛的。
但就算是喜愛又如何,李世民很清楚,李恪是絕對沒有希望做太子的,就算是他一個兒子都不剩了,大臣們也不會允許李恪登上大位。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李恪就算再好,可他不是嫡子,並不是好的太子人選,更重要的是,他的母親是前朝隋煬帝之女大楊妃,把這樣的女人留在身邊,群臣們已經是議論紛紛,若是再把她的兒子推上大位,朝臣們該懷疑,這個朝廷是姓李還是姓楊了。
朝臣們忌憚李恪複雜的血統,其實,以血統論高下的話,在李世民諸子之中,李恪的血統是最為高貴的。
前朝嫡係皇女和今朝皇帝的兒子,這樣的人物,又那樣有能力,當然會引起朝臣們的反感。他們絕對不會允許李恪登上皇位,所以,即便李世民強行冊立,他的屁股也不會坐得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