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感慨長孫無忌(2 / 2)

等到後來,李唐興起,長孫無憲又夾著尾巴,灰溜溜的過來稱兄道弟,別說是長孫無忌這樣的當事人,就是外人看起來,他的行為也是很不地道,很惡心的。

從這一點來說,沈安還是很理解長孫無忌的,他或許到現在都不會主動去打聽長孫無憲的消息。

想到他將來的下場,沈安就覺得,他或許有必要去提醒他一下,不過,很多時候,曆史的發展絕對不會按照人的意誌為轉移。

他就算是多了這個嘴,長孫也不見得就能逃脫命運,畢竟,從沈安的角度看來,李世民的幾個兒子裏麵,還是李治當皇帝即位比較靠譜。從曆史發展來看,李治當政時期,大唐的疆域擴展到最大,四鄰賓服,朝廷上的大臣也被他調教的各盡其職,運轉良好。

這其中,自然有他老婆武媚的功勞,但至少可以說明,李治是個非常有治國才能的君主。

賞罰分明,手段精準,李治絕對不像他表麵上看起來的那般軟弱。

基於還想讓李治做皇帝的初衷,沈安並不打算在這一件事上做太多的手腳。

雖然他就是想插手,也不見得就插得上。不過,這裏麵就有一個悖論,既是李治當了皇帝,長孫就一定要倒黴。

以他看似寬厚,實則腹黑的個性,他是絕對不會允許長孫做大的,問題是,在他當政之前,長孫的勢力就已經很大了,他想削減,並不容易。

而長孫呢?

當然也是有曆史局限性的,當了多年宰輔的他,自然是不願意放權的,尤其是向自己的外甥放權。

他的不識時務和李治的急於掌權,必定會產生矛盾。

於是,李治必定會釜底抽薪,直接向力量的源頭發起攻擊。

所以,放任李治當上皇儲,甚至是坐上大位,舅甥之間的血戰就是不可避免的。

這些事情都是一個嚴格的邏輯鏈條,不是沈安一己之力就能拆解的開的,或許,對於長孫來說,他要是早點死,說不定還是件好事。

既保全了李治仁孝的名聲,也不至於讓長孫落一個投繯自盡的淒慘下場。

直到現在,想到長孫在曆史上的結局,沈安也會覺得非常可惜,這千秋的功業又何止是他李世民一人的,它的締造李世民要記一大功,然而,房玄齡、杜如晦,甚至是他的內兄長孫一樣是為了它殫精竭慮的。

長孫無忌凝視三千裏華麗錦繡江山,再回望眼前的一領白綾,會否充滿了無盡的遺憾和淒涼。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多麼跌宕絢麗又悲壯的一生啊!

感今懷古,沈安抒發夠了感慨,這才發現,他現在正站在李世民的寢殿,甘露殿的廣場上,接受著李世民和李治的檢視。

他似乎並沒有時間去想這些有的沒的,還是應該趕快從現在的困局之中解脫才是正經。

經過剛才一番論證,沈安得出一個結論。

也就是說,李治現在還處於小坑怡情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