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榮前腳剛踏進王府,後腳這麻煩事就找上來了。
早前在遊舫上,在長孫無忌麵前,他並沒有撒謊,他能出來這麼長時間,完全是因為李泰一時興起,把他們這些近前伺候的人全都遣了出來,不是負責跑腿,就是負責看門。
把原來打雜的一些小太監全都換到了身邊,不知道他是打了什麼主意。若是以前,何榮一定會很好奇,也會試著打探一下。
畢竟,弟弟何輝走後,他已經算是李泰最為信任的小太監之一了,多說幾句也沒有什麼問題,李泰也不會怪罪他。
自從知道何輝進了掖庭宮,每每麵對何榮,李泰的表現就有些奇奇怪怪。
他當然知道,何榮希望他能把弟弟營救出來,可是,他也確實不能這樣做。
何輝混在一幫魏王府遣出的小廝之中,目標還不算明顯,說不定也不會有人懷疑到他的身上。
而如若李泰真的去想辦法把何輝弄出來,別的不說,這就等於是明晃晃的告訴別人,這就是我放在東宮的眼線。
雖是有情有義了,可是,就暴露了自己,他平時就是個自私自利的人,這個關鍵時刻,撒手不管才是符合他性格的做法。
這怨不得他,一切都是天性使然。
不過,雖然無情又無義,可李泰也不是個全無知覺,壞的坦坦蕩蕩的人。
每每麵對何榮,他就會想起自己的背信棄義,安插眼線的卑劣行為,更加無法麵對何榮期待的眼神。
所以,幹脆把他遣到外院去,眼不見心也不煩了。
當然,若是條件允許,他早就把他清除出去了,可現在的形勢還不允許。
他根本沒有想到,承乾會這麼快就被放出來,也沒有想到,父皇對他的態度竟然變得非常奇怪。
一時之間,他差距不出這其中到底是哪裏除了問題,不過,總歸是敏感時期。
現在把何榮這樣的關鍵知情人物放出去,或是當真除掉他,無異於是給對方遞刀。
所以,在他還沒有摸清承乾和父皇的心思之前,他還不能做出什麼異常的舉動。
以免打草驚蛇。
何榮偷空出來,自然是找了人代替,這個代替他的人,就是前一段時間天天負責打酒賒賬的小可憐小乙。
隻因的那些聽說的李泰的醜事,李世民並沒有和他提起,以至於,李泰到現在都還不知道,自己在輔興坊賒酒的那些破事,早就被李世民知道的一清二楚。
慘兮兮的小乙倒是逃過一劫,隻能說是萬幸萬幸。
李泰倒也不是多麼惡毒的人,尤其是對於和自己沒有競爭關係的人,他都是俯視的態度,從沒有把他們放在眼裏。
也沒有刁難他們的意思,畢竟都是一些小魚小蝦,像他這樣的龍子,又怎麼會在意。
正是因為不在意,他才不會和他們計較,聽說這些日子的酒錢都是賒著的,沒有二話,大手一揮就給小乙批了一筆錢,讓他送到張美手家,以及各家酒肆。
小乙的那點隱秘,也就隻有何榮知道,何榮不是個多嘴的人,自然不會給他隨便說出去。
不過,小乙自己也要曉得些事情,知恩圖報是必須的。
這一點他做的不錯,聽說何榮今天要出門,他自告奮勇就和他換了差事,替他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