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也是好奇的很,由沈安來還原當時的情狀,很是合適,他的口才這樣出色,才能把當時的情況全都描述清楚。
長孫或許都沒有發現,不知不覺之間,他竟然開始相信沈安了,若不是他相信了他,怎麼會覺得自己聽到的說法,就是還原了當時的情況呢?
沈安才不知道老人家內心的糾結,他隻顧著把自己盡可能打造成無辜的好人,稍稍伸出了罪惡的小手的形象。
也就是說,今日談話的重點,在沈安這邊就是如何將自己一個人的陰謀刻畫成三個人共同作用的結果。
這三個人,自然就是沈安、李佑、房遺愛了。
由於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所以,他編造起謊言來,可謂是如魚得水,相當順暢。
所謂說謊,自然也是有許多種模式,其中最容易,段位最高,也最難識破的就是在多數真話之中參雜部分假話。
隻要故事的框架是真實的,那麼就不用在乎所有的細節是不是都嚴絲合縫。
尤其是,當大部分的講述都是真實的,隻有少部分有偏差的時候,就算是上當的人去查證,都不見得能識破。
原因很簡單,不同的事情,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看法。就像是當日在齊王府發生的那件事,是不是長孫無憲挑釁在先?
是不是他和李佑早就有仇怨?
是不是他調戲李佑的愛妾?
兩人是不是打起來了?
是的!
這些都是真的!
視線再轉到皇城內,當時,覺得自己吃虧在一眾小娃娃麵前丟了麵子的是長孫無憲,拉著他們一幫人,浩浩蕩蕩的進宮鬧事的也是他。
這一點,就算是來到齊王李佑的身上都不合適,畢竟,當時他也在城裏惹了禍,並不想把這件事鬧到朝廷上。
最後,一群人進宮不過是既然你要鬧事,我也不怕事的心態在作祟。
房遺愛裹挾到這件事之中,完全是兩肋插刀,為李佑出頭而已,從根本上來講,他和這件事完全是扯不上關係的,就算後來知道了沈安的餿主意,也隻是起了一個輔助的作用,完全算不上擔負主要責任。
至於沈安自己,今天就算是麵對長孫無忌,他也可以問心無愧。起初,他確實是對李佑和長孫無憲的毆鬥沒有及時阻攔。
但這能怪他嗎?
本來這也不是他的責任範圍,貴戚打架,他一個九品的芝麻小官能管得了嗎?
他的能力充其量也就是勸一勸房遺愛,好歹兩人是朋友,他還能聽得進去幾句話。
可論及別人,那就不要做夢了。
不論是齊王李佑,還是長孫無憲,哪一個也不像是可以把他放在眼裏的。
他勸架還是不勸架,都是非常正常的舉動,況且,以當時的情狀來看,他也從沒有料到一場簡單的爭風吃醋案件,也能鬧上朝廷,鬧到李世民的麵前。
這樣突發性的事件,就算他是個穿越來的,能掐會算,可是他也算不到事情會有這樣的走向。
所以,他也隻是順勢而為,因勢利導。
應該說,他正式覺得,可以在亂局之間插一腳,還是在他們鬧到甘露殿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