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你們也算男子漢(1 / 2)

李世民現在心中所想,倒是和蕭後完全不同,蕭後遠離朝堂已經幾十年了,她的所思所想完全是圍繞著自家的孩子打轉。

可是,李世民的思考重點卻一直都在朝堂上,他想問題,從來都是首先以朝堂用人的角度去考慮。

從私語聲一起,他就注意到了,不過,他沒有急於發聲,而是支起耳朵,用心的聽,用心的看。

這些少年之間,哪一個說的歡,嘴巴不幹不淨的,他都一一記在心裏。凡是這樣嘲笑小娘子的男人,個個都不能重用。

倒也不是不允許男人對女人評頭論足,隻不過,聽他們的訴說,他們中的許多人從來也沒見過楊金金,既然沒見過,他們有什麼資格在這裏評說楊金金的各種行為。

雖然,金金的作風是有些粗鄙,可從剛才開始,他看的真真的,她從來也沒有得罪過他們。

他們之所以能在這裏嘰嘰歪歪,不過是道聽途說罷了。這麼小的年紀,正是心思最純粹最坦蕩的時候。

若是他們是率性男兒,才不會在這裏以嘲諷小娘子為樂,隻能說,這些小少年,年歲不大卻早就受了不良的心性渲染,成不了大器了。

虧得他們還都是朝廷貴戚之家的郎君,在國子監就學,整日裏之乎者也,讀的是聖賢書,學的是大道理,結果呢?

到了真格上,就全都把聖人的教誨忘到了脖子後麵,棄之不顧。他們現在的行為,和那些鬥大的字不識一個的市井村婦有什麼區別。

這些人啊,有不了什麼大本事了,李世民已經做出了這樣的判斷,除非他們其中有人隨著見識的增長,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用心的檢討,說不定還有點變好的可能。

當然了,十幾個小郎君裏,也不會是一個有規矩,有誌氣的都沒有。李世民遠遠的看著,還就堯誠義和尉遲赫兩人算得上是少年英雄。

堯誠義就不說了,聽說他的武藝在當世的小郎君之中可以稱得上是第一,頗有家族遺風。

至於尉遲赫,這個孩子,自從開始進入他的視線,他就一直十分關注。尉遲敬德是跟隨自己一起起家的幾大功臣之一,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自己的今天。

李世民一向是個恩怨分明,明辨是非的人,尉遲敬德對於他來說是有大功績的。

他的孫子,他也一直都很關注,本以為,尉遲赫會成長為和他阿翁一樣勇猛的武將,卻沒成想,在毫無家學熏陶的背景下,尉遲赫竟然自顧自的成長成了一位風度翩翩的佳公子,從儀態再到做派,在長安城的貴公子之中,都是數一數二的。

就連房玄齡家的公子都比不得,在一起嘲諷楊金金的共同事業之中,不論是尉遲赫還是堯誠義全都沒有參與。

堯誠義就不說了,那是個仗義,最憐香惜玉的人,看到楊金金落難,雖然他從來也沒有認同過金金,卻也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她被一群小郎君圍在一起使勁的嘲笑。

要不是尉遲赫攔著,他早就衝出去,和他們爭一個高下了。

而尉遲赫的不參與,動機就和堯誠義決然不同。他的不參與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絕非一時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