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分這個東西有的時候是很奇妙的,事情的終局發生之前,或許你都不知道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就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推動了事件的發展。
明明還是沒有交集的兩個人,他去多這個嘴做什麼?
別再促成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那可就不好了。
不過,武女士入宮,確實是需要密切注意的一件事,不隻是李治的終身大事,武女士絕對屬於大唐黑旋風級別的。
雖然從她十四歲入宮,再到二十五歲被趕去感業寺當小尼姑,整整十年,她的位份就沒有一點改變,既沒有上升,也沒有下降,完全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
可是,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才人,隻在她還沒有顯露出真正實力的時候,就在大唐的前朝後宮,攪起了好大的風雲。
難道,李君羨不配擁有姓名嗎?
一句女主武氏當朝,害苦了多少人。真正的大boss卻在後宮蹦蹦跳跳的,沒事人一般。
當然了,從客觀上說,很多事情也是無法解釋清楚的,或許,所謂天命當真是存在的。
要不然,李世民都已經做了那樣充分的準備了,都已經把她轟到感業寺去了,按照一般的劇情,這樣的冷宮棄婦,不就是應該青燈古佛後半生了嗎?
結果又如何?
憑借著當年曾經勾搭的情意,武女士居然鹹魚翻生,又從感業寺裏爬了出來。
用一句不太客氣的話來形容,這難度,比越獄還大得多。
要知道,其實,成年之後的李治還是很好色的,在武女士之前,他生的兒子,隻有李素節的母親是有名有姓,有正式封號的蕭淑妃。
其他的,什麼李忠、李尚金,都屬於不知娘親為誰的狀態。其實,李治怎麼可能不知道孩子的母親是誰,隻不過是因為這些小娘子的出身都不太好,也不知道他都是從哪裏搜羅來的,所以,連給她們記名的必要都沒有,位份什麼的更是想都不要想,純屬給她們抬咖。
在承乾和李泰相繼被貶黜之後,李治成了太子,名正言順的入主東宮。東宮的建製其實和皇宮也差不多,隻是規模要小一號。
也就是說,就連後宮的建設也是大同小異。比如,身為一個太子,他的後宮絕對不止太子妃一個女人,蕭淑妃一開始在東宮就是有位份的,是正式的良娣,此外東宮的女眷還有詔訓、寶林、孺人等等。
結果,對女人都相當溫柔可親的狐狸治,居然沒有從自己的後宮隊伍之中選擇女伴,卻把邪惡的小手伸向了那些草鞋沒號的東宮侍女,足可見其口味之獨特。
世上薄情寡恩的郎君那是要多少有多少,可像李治這樣多情,還長情的就確實是少見了。
雖然他在當太子的時候就已經和武女士有染,這一點不得不佩服武女士的深謀遠慮。
別的女子隻知道抱緊李世民這一條大腿的時候,她已經深刻的體會到廣撒網多撈魚的真諦。
反正這位份已經十年沒動彈了,可見,李世民是相當的不喜歡她,按理說,她能夠讓李治惦念這麼長時間,可見武女士還是姿色上佳的。
武女士受到李世民的冷落,絕對不是因為硬件條件不過關。純粹是她不對李世民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