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改變曆史的人(2 / 2)

就在這個貞觀十一年,炎熱的夏天,太子李承乾,居然就提前出局了!

竟然這樣快,毫無預兆!

雖然沈安也能夠感覺到,皇子之間的爭鬥其實已經開始顯露端倪,但是,遠遠還沒有到魚死網破的地步啊!

再者,根據曆史記載,承乾最終被廢,還是因為和李泰爭鬥不休,可現在呢?

很明顯的,李泰還沒有出幾招,也沒有看到李承乾是如何應對的,他居然就被廢了!

沈安想不出,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促使李世民提前下定了決心?

這其中一定是出現了什麼異常的變故,而且,他猜測,這變故說不定還和他有關係。

想想看,按照曆史記載,皇子之間的爭鬥明朗化是貞觀十六年的事情,距離現在還有好幾年。

曆史是有它的軌跡的,而在曆史這條蜿蜒曲折的軌道上,唯一的變數就是他沈安的出現。

雖說他已經相當收斂,並沒有刻意出手改變曆史進程,可終究他還是個外來的侵入者。

隻要他存在,就一定會對曆史的發展產生影響,這是不可避免的。他現在擔心的是,他的出現究竟會對曆史產生多大的影響,李承乾提前被廢,李泰肯定要崛起。

他一定要提前開始運作,那麼李治的將來又會如何?

要知道,曆史上的李治,在當上太子之前,或者說是真正當上皇帝之前,他的態度都還是很端正的,特別孝順,特別老實,關鍵是,根據曆史記載這個時候的李治確實沒有過多的參與皇子之間的儲位爭奪戰。

他能夠得到太子之位,完全是得利於,鷸蚌相爭,要不是李泰和李承乾爭個不停,一副你死我活的狀態,也不能抱在一起自爆,最後便宜了李治這個弟弟。

也就是說,可以確定,在貞觀十一年這個曆史節點,李治對皇位還沒有什麼想法,他現在的思維還是孩童思維,對未來還沒有一個完整的規劃。

在這樣的前提下,李承乾出局,對於李治來說,似乎不可控的因素就更多了些。

曆史上,承乾出局很大程度上也是被李泰逼迫的,而現在,可以想見的是,在承乾出局這個問題上,李泰的因素並不是最主要的。

承乾最後會有這樣的結局,完全是咎由自取,也就是說,在李世民那裏,李泰的形象還是不錯的。

而李泰,雖然身形肥胖,可總體來說,身子骨還是可以的,畢竟還年輕。已經偏離軌道的曆史進程,會不會歪向李泰一邊?

他沈安會不會抱錯大腿了?

無數的疑問從腦海中飛過,沈安不覺有些擔心,雖然究竟誰做皇帝和他的關係並不大,同時,他也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對儲君選擇這樣的大事,根本就沒有影響。

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此前,他和李泰也有過一麵之緣,很顯然,李泰並不喜歡他,這是很顯而易見的。

以李泰的那個小心眼,未來若是他上位,自己的日子肯定不好過,尤其是他現在大張旗鼓的開作坊,目的不明,又賺了這麼多錢,可不就成了某人的眼中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