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還是圍繞著立儲之事,從李世民的本心來講,他當然希望太子之位能空懸幾年,至少,給他一點時間去觀察一下更好的儲君人選。也給稚奴也留一點時間成長。
隻要條件允許,李世民還是傾向於讓李治當太子。之所以現在無法將這件事付諸實施,甚至他都不敢把這樣的心思透露給親近的大臣,皆是因為,李治年紀還太小,許多事情無法確定,再加上這孩子身子弱了些,李世民不希望讓這件事給他過多的壓力。
完全是出於疼愛他的目的,他可不想讓小小的李治這麼早就成為眾矢之的。
要知道,在他的前麵,可還有好幾個年長的皇子,對儲君之位有想法的,也不隻一兩個。
如果,他早早的就把李治放到這樣艱險的位置上,無異於是給他增加危險。
那些昨天還和藹課可親的兄長,轉眼間就很有可能冷眼相對,絕對不會讓稚奴好過的。
稚奴還這樣小,他怎能麵對這麼多冷槍暗箭?
然而,很顯然的,朝廷上的大臣不會理解作為父親的李世民的良苦用心。
一兩年?
開什麼玩笑,一兩個月都算是多了的!
在他們的眼中,太子也是朝廷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或缺,不管合不合適總是不能讓它空著。
隻要空著就容易惹是非,實在不行還可以再廢呀。
這不,承乾才走了半個月,這些人就按奈不住了,奏疏雪片一般飛來,他們從各種角度論證早立太子的重要性。
有的人心思還比較單純,隻是勸說李世民不應該讓太子之位空懸,應該早做決斷。
這些人,他們不會指揮著李世民選誰或是不要選誰,這種人,還算是可以容忍。
但有一些人,他們的目的就是赤裸裸的,根本就不加掩飾,關鍵是,還如此的弱智。
承乾才走了多長時間,他們就這樣急火火的上書,推薦他們的人,他們難道就沒有意識到,他們麵對的李世民,他是個聰明人,不是傻瓜。
他們越是明示暗示,他就越加不會選擇他們推薦的人。老子的身體還棒著了,你們就開始結黨營私。
若是真的讓他們推薦的人得逞,李世民的權力就會逐漸瓦解,提前移交到太子的手中。
他怎麼可能放任這樣的事情發生,於是,這些人完全是起了相反的作用,讓他更加厭煩。
李世民立定一個心意:拖。
不管最後的選誰,現在就先拖著好了。看看到底誰有耐心,大浪淘沙,總可以看出誰是真的英雄好漢。
承乾的信給他的觸動很大,他不自覺又把目光轉向了李泰。距離太子被廢也有一段時間了,他看起來倒還算是老實。
除了兩次進宮問安,幾乎沒有什麼特別的行動。他是真的沒有想法,還是故意按兵不動,李世民也沒有頭緒。
他把承乾的信收好,才剛落座,就迎來了新的客人,正是他的內兄,長孫無忌。
嗬嗬,真是盼誰來誰。就在剛才,他還在想,這個時候若是能有個商量的人就好了。
這不,長孫無忌就送上門了。
毫無疑問,在儲君廢立的這件事上,長孫無忌是最好的商議人選。說到底,他們還是親戚,有些話,對別人不好講的,對長孫,李世民卻可以沒有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