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 青年才俊齊聚一堂(1 / 2)

再加上,沈安做的東西都是能夠發揮大用處的,他也不是醫者,沒有趁火打劫的可能。

時間一長,李世民還真的被他說服了,賺點錢沒什麼,隻要是正當的收入。

沈安家裏的情況李世民是很清楚的,在沈安當家之前,其父沈全是個相當老實的人,平日裏就守著朝廷發的那一點點俸祿和祿米過活,身去之後,也沒有留下多少資財。

那可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每每想到沈全被人騙走了積蓄,在孤單貧困中死去,李世民就深感愧疚。

所以,在他看來,他的兒子忽然開了竅,知道自己賺錢,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情。

非常正當,隻是,他沒有想到,原本都沒有給他留下多麼深刻印象的沈安,再次相見,會成長成為如此博學的一位青年。

每每李世民認為,他也翻不出多少浪花的時候,他就又可以研究出新東西,並且推廣出去。

老實說,李世民是相當看好他的,同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還有幾分感謝他。

前事莫提,隻說炸彈作坊這件事,沈安做的就相當的出色,一直以來,李世民雖然從來也不插手作坊建設的事情,可暗地裏,那裏的消息也還是源源不斷的傳到他的耳朵裏。

一方麵,作為作坊的實際出資人,李世民確實有監督的權利,另一方麵,對於沈安究竟能把這個作坊做到什麼程度,李世民也很好奇。

一個小小少年,張口就要自己開立作坊,在李世民看來,這還真是有點托大。

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發現,沈安還真的沒有說大話,作坊辦的有聲有色,關鍵是,他還把長安城很多閑散的貴戚子弟全都聚到了一起。

讓他們找到感興趣的事情,並且積極的投身其中,當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世民坦言,就連他都做不到。

大唐是個講究出身的時代,普通的百姓若想在朝廷上有所作為,進入仕途,基本上門路還是很少的。

若不然就從軍,殺出一條血路。

若不然,就從胥吏開始熬起,混個一二十年,說不定能擠進仕途,成為末流小官。

繼而光耀門楣的事情,可能就要寄希望於下一代了。

因為,你在這一代解褐,就已經算是有了白身,接下來,你的後代就可以參加朝廷的各種遴選。

繼續向仕途發起衝擊,可這是有些人能夠走的路,對於有些人,這樣一條艱辛的路,對於很多人來說,也根本是無從踏上的。

就比如,那些家裏很闊綽的商人之子,也並不全都是沒有建樹的人。很多人隻是礙於時代的因素,沒辦法晉升而已。

還有一些人,也通過沈安的張羅,走到了李世民的視線之中,這些人本就是官宦子弟,按照正常的路徑,也是可以做官的,而且,做個大官也不是沒有盼頭的。

可他們似乎對正常的科舉之途並沒有什麼興趣,有的整日遊山玩水,好不自在。

有的呢,一天到晚也不知道心裏究竟是怎麼想的,整日裏泡在學館裏,就是不肯出來考試。

國子監對這一方麵也沒有明確的要求,你願意讀多久就讀多久,浪費時間也是你自己的。

引發李世民這樣感慨的,正是尉遲赫。

這個青年和他的祖輩都很不相同,早些年,曾經隨尉遲敬德入宮,李世民也見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