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雖然這樣做的舉子很多,能成功的也是寥寥無幾,更關鍵的一點在於,那些大官也不是那麼好說話的,肯給個好臉色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曆經波折,洗盡鉛華的蕭後,就住在這樣的繁盛之地,熱鬧的裏坊,喧囂的人聲,正是她最喜歡的。
想當初,她初返回長安的時候,關於要在哪裏落腳,李世民還親自谘詢了她的意見。
崇仁坊的宅子,還是她自己選的哩。
一開始,李世民還很不解,按照他的設想,蕭後年紀也大了,又是曆盡磨難才終於返回中土的。
應該找一處清淨自在的僻靜之地,也好安度晚年。
誰知道,蕭後的想法完全和他預想的不同,老人家就想找個熱鬧的裏坊住著。
越熱鬧越好,於是,就選中了崇仁坊了,一來,這裏距離皇城也近,治安良好,地段優良,算得上是長安城首屈一指的安居之地。
二來,這個地方最不缺的就是熱鬧,每年進城趕考的學子是換了一茬又一茬,他們給崇仁坊帶來了無數新鮮感。
完全符合蕭後的要求,於是,這位老婆婆就帶著孫輩,在這裏定居了。
當然,進城趕考的學子,並沒有幾個人識得蕭府的大門,對於他們來說,蕭後是完全沒有用處的老太婆,也不能推薦他們入仕,就算是再尊貴也是沒有用處的。
蕭府一角,號稱在進行新婦教育的楊金金,引開了眾人,自己一個人躲在這裏,進行著她自認為的新娘學習。
說來,這項事業她也已經進行了好幾天了,自認為效果還是不錯的,奈何,府裏的上上下下都對她的努力,相當不滿意。
真是奇了怪了!
難道,她學做飯就是那麼奇怪的事情嗎!
蕭府裏上好的食材是應有盡有,她可以隨意選取。
一開始,蕭後聽說金金要學習廚藝,當真是歡喜的很。
金金是個沒耐心的人,這一點,蕭後比誰都清楚,可為了讓金金能風風光光的出嫁,磨一磨她的脾性,蕭後也隻能硬著頭皮向她宣傳學習當家主母技能的重要性。
當然了,她本來也沒有寄予多麼大的希望。
誰知,金金把繡線和繡布都扔到了一邊,卻抄起了鍋鏟。
這真是出乎蕭後的意料。
甭管學什麼,隻要她肯學一樣就好,做飯也是小娘子需要具備的技能之一,金金願意學,那不是再好不過了。
為了教授金金學做飯,蕭後把府裏的廚娘都叫了過來,專門陪在金金身邊,手把手的教。
這位廚娘的手藝,雖然手藝不是最好的,可貴在極有耐心,對付金金這樣急性子得小娘子,最是合適。
一開始,一切都還能按部就班的進行下去,從選菜,到切菜,金金都能夠認認真真的學習。
一瞬之間,竟然讓蕭後產生了一種錯覺,她莽撞的孫女,竟然變得乖巧了,踏實了。
然而,很快蕭後就發現,事情沒她想的那樣簡單。
金金確實想學做菜,可問題是,她並不是很聽從廚娘的話,她還想自己琢磨,自己研究出新的菜式。
還沒學會走呢,就想先學跑了,真是異想天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