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你就放心吧。”
“我又不是財迷生風,怎麼可能一開始就大張旗鼓的賺錢,一切可以循序漸進的來。”
“再者,現在不是也沒有原料,作坊根本就開不起來嗎?”
“那現在就不必擔憂了,你把這件事先辦好了就成。”沈安拍了拍書架上的書冊,塵土登時就升騰了起來,沈安登時就沒有話了。
狐狸治,果然是個物盡其用之人!
翌日清晨,天才剛剛亮,李治就把他拉了起來。以送飯為名,攪得他不得安寧。
作為太子,今天的他也是不得清閑。崇文館裏早就給他安排好了課程,鑒於他才剛剛升任太子,又年齡尚小。
李世民的意思是,讓他先在崇文館中,和眾位貴戚子弟一同學習,不僅可以增長知識,同時也可以廣泛交友,增長見識。
關鍵是,小雉奴不是一個耐得住寂寞的人,沒有人比李世民更加了解這件事。
在初當太子的這一段時間,還是讓他先和幾個學生共同學習,有一個活潑的環境比較好。
也正是因為這個,李治才早早的就把沈安給叫了起來,老子都開始上課了,你還在清閑,這說得過去嗎?
於是,一身懶骨頭的沈安,也隻能是勉強打起精神,鑽到崇文館的藏書室去了。
從後世的眼光看去,大唐的各種製度,可以變革改進的地方當然是數不勝數。
可是,從哪裏入手,一直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
沈安把各種卷冊堆滿了桌案,卻一個字都沒有看,看了也沒有多少用處。
還不如老老實實的回憶上一世學過的各種知識,爭取找出一個可行的計策來。
處於中古時代的大唐,還是一個純粹的農業社會,同時,奴隸製尚存。在這種社會結構之下,最為重要的兩件事,就是發展農業和促進軍事武功的建設。
別看李治吹得大,有什麼看法都盡管說,建議也可以隨便提,但那是他的說法。
沈安還是很明白自己的定位的,那些貨幣製度、兵製上的問題,想要解決,也不是他能插手的事情。
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他又不是朝廷肱骨,提出的建議若是太尖銳了,一下子觸動了各位老臣們的敏感神經,可就得不償失了。
於是,他還是把目光投向了農業。
這是最保險的,不會出差錯的。
從曆朝曆代的曆史記載之中也可以發現,承平時代的皇帝也好,太子也罷,一年到頭幹預最多的也是農業。
勸課農桑,鼓勵農業種植,引進各種新鮮的果蔬品種,這些都是他們熱愛做的事情。
沈安現在不過是掛職東宮的小官,既是如此,從這裏入手是再好不過的。
說起大唐的農業,沈安認為,最應該有所變革的,而且也很容易變革的,便是佘田製。
所謂佘田製,在現代已經比較少見了,在南美的熱帶雨林或許還可以尋覓其蹤。
便是放火燒山,燒草,用營養豐富的灰燼作為肥料,現燒現種。同時,灰燼的熱力還有助於植物種子萌發。
古代人不會想這麼多,隻要能便利的耕種,來年收成好就可以了,他們也不會在意什麼環保因素,臭氧層的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