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沁若有所思地問著:“老師的意思是,我對角色的切入點,還存在一些問題?”
楊秀蘭滿意地笑了:“沁沁,你確實很聰明。”
之所以蘇沁還沒有到“收”的地步,並不是她對角色理解錯誤,也不是她演技不夠,更不是她情緒的表達缺乏層次。
“劇本是寫出來的,寫出來後,有些東西是定性的,沁沁,你的性格太過清冷太過守,你要學會跳脫劇本去看待一個角色。”
蘇沁沉思著,楊秀蘭又問:“接下來這部電影的角色,你是怎麼看的?”
“是一個馬上就要失明、以往人生充滿悲劇的女孩子。”
“那你怎麼去看待這個角色?”楊秀蘭朝她探了半個身子,饒有趣味地問著。
“失望,悲觀,隻是心裏還渴望著幸福。”蘇沁掠了下長發,認真思考後她回答著。
“很好,這確實是這個角色的一部分,”楊秀蘭回身半躺著坐在椅子上,她看著舞台問:“那我問個場景。”
“老師您說。”
“沁沁,你要是遠遠看見一個女孩子,穿著衣服破爛,頭上貼著創可貼,一邊的臉腫著,你直覺會怎麼想?”
“老師,我覺得這個女孩子應該是受到了虐待,我需要去解救她。”蘇沁認真地回答著。
“沒錯,”楊秀蘭笑了:“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女孩身上的傷,是她調皮搗蛋自己去爬樹摔下來造成的?衣服的破爛,是因為唯一合身的衣服隨著她的摔倒髒了,媽媽實在沒有其他衣服才給她這麼一件呢?”
“這……”蘇沁愣住了。
楊秀蘭告訴自己的,就是不要局限於自己體會的“角色”的情感,而是以更大視覺的去看待劇中每一個人物的表現。
《看不見的愛情》的女主角,從旁人的角度上看,可能是值得可憐的,但是站在女主角的角度上看,她或許是幸福的。
同樣的人物,同樣的事件,不同的切入點去觀察,得出的結論是不一樣的。
蘇沁頓時明白了楊秀蘭的意思,喜怒哀樂是每個人都具備的感情元素,一個角色,演出了它的悲哀,未必這個角色就沒有歡喜,就沒有驚怒。
作為一個演員,在特定的場麵表現特定的感情,但也不能忽視這個角色固有的價值觀念。
這就好像一個樂觀的人對待失戀,和一個悲觀的人對待失戀,在處理及情感上,是不一樣的。
蘇沁瞬間明白了楊秀蘭的意思。
“老師,謝謝您。”她鞠躬說著,對於楊秀蘭的指點,她出自內心的感謝。
“你很聰明,悟性也很好,”楊秀蘭替蘇沁理了理頭發:“老師希望你能跳脫出一般的框架,去真正地好好地演繹每一個角色。”
進入暑假後,蘇沁並沒有回海市。
她給劉東夫婦做了說明,基於自己現在的情況,兩人也都理解。
這段時間蘇沁每月按時都給自己家寄生活費,雖然兩人收到後都存著沒用,但對蘇沁的獨立性卻是給予了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