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玲和閨蜜離開影廳後,依舊還在琢磨著意猶未盡的結局,這種開放式的結局,最容易引起探討。
“我怎麼覺得,這部影片我沒有看透呢。”翁玲朝閨蜜嘀咕著,閨蜜也點了點頭說:“玲玲,蘇沁演的很好。”
這下翁玲就沉默了,她不是正兒八經的影評家,對於蘇沁的表演給不出評價,但她也知道,電影中的林珊珊的表演,完全能讓人沉浸到劇情中。事到如今,她很難再說出蘇沁的不好了。
“演技這種東西,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最後作為葉思彤多年的粉絲,她不甘心地說了句撐場麵的話,一旁的閨蜜隻是直搖頭。
如果說翁玲這樣的一開始就對蘇沁抱有“成見”的人觀影後隻是不再發表負麵意見的話,網絡上關於電影的話題已經刷爆了。
一名賬戶為“bringner”的人寫下了如下的評價:
--這是一部很有內涵的影片,隻觀看一遍的話,我認為是無法深入體會的。影片的視點一直是以於誌遠來進行,通過對林珊珊的治療這件事情推動劇情,且不說最後耐人尋味的結局,這部影片的一些細節可以推測出些端倪。
首先於誌遠每天起床的時間都是五點三十六分,注意三十六這個數字,正好這部電影的名字叫《三十六號病人》,我個人估計這應該不是一個巧合。
再次於誌遠每次在麵對林珊珊的治療後,對於林珊珊的情感上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從原來的陌生,到逐漸的似曾相識,到後麵甚至有點情不自禁地“愛上”了林珊珊,這個過程是自然的。
最後關於於誌遠的妻子林雙雙,從人物表現上看是一位完美無缺、善解人意的妻子,對於誌遠照顧的無微不至,甚至一次忤逆的情況也沒有,這太不現實了,尤其是她明知於誌遠有失眠,卻沒有督促他吃藥,這和她愛於誌遠是衝突的。結合雙雙和珊珊名字的接近,我認為電影中的林雙雙,隻不過是於誌遠想象出來的妻子。
而影片最後的反轉,也證實了這個觀點,一直被治療的是於誌遠,他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隻有靠林珊珊來不斷地提醒他,最後才幡然大悟。
陳影帝在劇中表現的很好,蘇沁飾演的林珊珊十分出色,出場雖然不多,每次都是點睛之筆,如果說在觀影之前我對她拿獎還有質疑的話,看完電影後我隻想說:名副其實!
這篇帶著分析的文章獲得了相當部分的人的點讚及轉發。
當然也有持有不同意見的,有個賬戶為“奇秀子道”的人這麼分析著:
--這部電影從直觀上看,很容易理解為真正的病人是於誌遠,所有的一切都是圍繞著對他的治療展開,最終他意識到了事實,看到了現實。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上,我個人也覺得從頭到尾於誌遠治療的就是林珊珊,隻是他自己本身也有著嚴重的失眠症,甚至在這失眠症後麵隱藏著其它疾病,於誌遠一直抗拒著麵對這個事實。
而在對林珊珊的治療中,他不斷地被林珊珊所誘導感染,最終導致自己的精神走向奔潰,成為和林珊珊一樣的存在。影片最後看似反轉,我個人是認為這是於誌遠錯亂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