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崇禎的話,饒是馬士英此時心神浮動,也是禁不住屏心靜氣,看看皇帝要說什麼。
看著眾人的模樣,崇禎也是滿意地一笑。
皇太子最近出的這些主意,在崇禎看來,多半是好,有幾樁似乎不大切乎實際。還有一些,他有點影約的擔心。
甚至,有一點懷疑。
但一想起自己在景山將欲殉國,皇太子卻帶兵殺回相救……想到那樣的情形,什麼天子太子,什麼君王嚴父,都是拋諸腦後!
沒有這個兒子,大明現在是什麼樣兒?
舉城皆降到舉國皆降,能有多遠?
無論如何,最少在現在,崇禎心裏頭對朱慈烺有的隻有信任,隻有慈愛,隻有給予的大權和對將來朱慈烺成就的厚望!
私下裏,他是盼著自己比宋高宗強,而這個兒子,也一定要強過宋孝宗!
一定!
看向眾人,崇禎微笑道:“前日已經有消息,李自成已經撤出京師!”
這個消息,應該是昨夜朱慈烺收到的最新奏報。臨出京前,他就留下人手,同時還派人往山海關,寧遠,從天津出海再到山東上岸,更是布置了不少人手。
這個時代,消息送到了就是真的,什麼暗戰諜報,其實很尋常。除非是能在對方高層安插人手,不然的話,能送到準確消息,就算是很不錯的諜報水平了。
象東虜想知道明朝消息,就隻能是兩個渠道,一個是山西晉商,通過買賣時透露的內地情形,不過多半是大路貨色,不買通官員,看不到邸報文抄,也就隻能是普通的軍情。
另一條路子,就是通過蒙古部落在與漢人交易時打聽到的零星消息,不準,延時。
李自成都要打到北京了,知道消息的多爾袞才派人送信給“陝西諸帥”,等送到的時候,北京都被李自成拿下來了。
除掉交通因素,隻能說明當時的情報交流有多困難了。
相比較而言,李自成的小劉營算是不錯的情報組織,特別是煽動和發布消息,刺探軍情,甚至配合大軍行動,都有不錯的建樹。
朱慈烺的班底,則是他自己一手打造出來的。
不是什麼專業的水平,但費了一番心思,特別是沿途布置了不少交通點用來傳遞消息,把從後世學的那些皮毛功夫全用上了……效果居然還很不壞。
最少,北方消息,一直是源源不絕,天天遞送而來。
李自成退出京師,在當時來說,對很多人都是一個驚天動地的大消息。
畢竟這個流賊十幾年顛撲不倒,屢挫屢起,現在居然擁有數省地盤和百萬大軍,建立朝廷政府,儼然有新朝之主的氣象。
正因為這一點,才有大量的明朝中樞官員選擇放棄崇禎和明朝,轉而投向新朝。
這種心理的關鍵點,就在於北京的得失。
得北京,順天下人心,在這一點上,這種掏心戰術是一點沒錯的。
如果沒有建奴入關,李自成得北京後再怎麼胡搞,天下也多半是他的了。
不過現在形勢自然不同,崇禎說完,也是半響不語,隻是看著自己眼前這五個軍務大臣,要看看他們是何反應。
這都是朱慈烺的建言建議下挑選出來的,老實說,除了王家彥和吳偉業外,其餘三個,崇禎既不熟悉,也並不了解,這幾人的能力,還真的要看。
“臣恭賀皇上!”
馬士英是總理大臣,到這時候,才知道錢謙益的苦惱是什麼。
他必須先說話,而且,要揣摩聖意來應答,萬一不當,皇上心裏自然是十分不悅。
其餘大臣,就可以根據他的話來修改訂正,或是看皇帝的反應來反應了。
倉促之間,他也看不到皇帝的臉色,但賀喜之詞剛一出口,眼角餘光便看到皇太子麵色一沉,向著他微微搖頭。
“這是什麼意思?”
馬士英反應極快,腦海中如電光火石一般,立刻就在猜度著皇太子的用意。
“李自成退出,就是說他氣數不夠奪得天下,大明江山可以再中興。或者說,最少南北朝的局麵可保……那為什麼太子會搖頭?”
最近南京城中,因為朱慈烺有意的施為,士林之間已經在紛傳著東虜的威脅。但就算如此,坊間對東虜有奪天下之誌也是十分疑惑!
更多的人,隻認為東虜是蠻夷小邦,在關外占地利之便才能逞凶一時,對整個建州部落的野心都是認識不足。
在崇禎年間,東虜幾次入關兵鋒都不及南方,這也是南方士大夫對這個蠻夷部族缺乏警惕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