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事順手,朱慈烺興致也是很好。
見他如此,身邊的親隨侍衛們,也是滿臉笑容。
大元帥府有一營編製的直衛營,不過現在人員隻有一百來人,直衛營的管帶劉兆輝,勳臣之子,現在管帶太子直衛,也是十分相宜。
傍晚出宮,去的地方有好幾處,到最後,來到的是領侍衛大臣馮元彪的府邸。
朱慈烺身邊親信的武將班底還不算太薄弱。雖然,除了魏嶽之外沒有幾個大將之才,但現在來看,也將就敷衍著夠使了。
文官班底,就很淒慘了。
象陳貞慧、候方域,甚至是餘懷等人,都是無人可用,現成的複社才子抓進來使。暫且沒有大衝突的前提下,這些人也能為他效力。
但如果有一天複社和東林搞些小動作,朱慈烺忍無可忍的時候,這些人又當如何?
以朱慈烺自己看來,和東林複社反臉,恐怕在將來也是勢不可免之事。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利益之爭。
一方麵要重整河山,勢必要極權和軍國化。要把國家全麵動員,充分利用明朝龐大的國力,而不是如現在這樣,一團散沙,國家實際上有過億人口,卻被一個二十萬人不到的小部族滅了國加上剃發易服,文明隕滅!
這是何等之恥!
而複社和東林,代表的卻是新興資產階級,代表的是本階層和中下層人民的利益。
萬曆年間,稅監和礦監確實侵害了大地主和大商人的利益,同時也損害了大量的普通百姓。這一點來說,東林黨的一些攻訐是有道理的。
不過更多的時候,就是純粹的為了本階層的利益而撒潑打滾了吧……
在明朝混亂的財政下,現在居然也形成了勉強的偽銀本位經濟體係,白銀大量湧入的同時,帶來的是嚴重的通貨膨脹和一個前所未有的階級。
這個階級就是資本為核!
而代表人物,就是東林黨與複社!
江南其實沒有真正的大地主和封建領主,因為人口太多,士紳太多,彼此牽製,不可能無限製的兼並土地。
於是大量的閑置資本就用來進行初步的工業積累和更多的海外貿易。
這就是一個特定局麵下形成的循環,明末開海以來,數十年間,民間資格和新興階級確實是一天比一天壯大起來。
這樣一來,就是一個同仇敵愾的格局。原本明朝的士紳階層因為低薪政策無法脫離本階層而存在,就是說,一個人官兒當的再大,他也不能背離本階層的利益而完全為皇家服務。
因為薪水不夠,他必定要屈從於一些本階層約定俗成的東西。
比如投充和隱戶,拖欠正賦把持地方財稅等等劣習。
等明末工商業發展到這個地步,本身的利益就已經聯結在一起,再加上江南特有的讀書應舉的文化傳承,一個權力、金錢、還有文化相結合的龐大利益集團,就是這麼成型了……
這樣看來,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也算是確有其事了……當然,因為中國文化傳承對科學的抵觸態度和所謂的“奇技淫巧”的排斥,特別是沒有理論指導的前提下,資本積累並沒有帶來科技和工業上的變革,到一定程度後,資本就隻能用來揮霍了。
明末時,士風是公認的大壞,國家崩潰在即,秦淮河上的紙醉金迷隻是這個國家士紳階層墮落的一個縮影罷了。
所以明末這時候情形就是非常吊詭,明明白銀多的都通漲了,民間的士紳闊佬們錢多的燒手,象東林的錢謙益,複社的冒襄,都不是大富之家,不過好歹都有三五處園子,幾十萬兩的身家……民間這和能錢,皇帝卻窮的要當褲子去……他媽的和誰說理去!
明明人口眾多,賦稅一家再加,卻是無兵可用,無餉可發!
明明地大物博,北方災,南方把糧食換成經濟作物,江南一帶全買糧吃!糧食產量年年下降,官紳不交工商稅就算了,還有田產隱戶、投充、獻田,花樣繁多,變著法兒的吸國家的血!
明明有龐大的政府,行政效率卻是十分的低下。
究其實裏,還是中央權威已經蕩然無存!
本朝的士紳階層,已經自成格局,不再為大明效力了!
北方的東虜是極端落後和野蠻的漁獵文明,而明朝的核心卻已經走出了農耕文明,因為這個國家的統治核心,精英階層已經摸到了另外一種文明的門檻之上,所以相對於明朝的情況而言,東林黨和複社在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都是太特媽的超前了啊……
這樣一來,因為沒有科技和工業化的進程,所以文化和經濟的超前帶來的反而是軍事上的嚴重落後,明末的悲劇,除了天災之外,人禍的根底,大致就在於此了……
這樣的複社和東林,怎麼可能不打?
現在不打,將來豈能不打!
騎在馬上,朱慈烺的心中隻是一團火熱。天可憐見,老天爺派他來,就是要中結一些人的美夢,就是要把事情的發展,扭回到它原本的軌跡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