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三百三十一章 決勝(6)(1 / 2)

如此這般,送子弟到宮中充任侍衛的人家是越來越多,侍衛的素質也是越來越強。

畢竟,剛入南京時是沒有辦法,隻要能騎馬射箭,儀表看著過的去就行。那時候,要的是百官和士紳們的忠心,侍衛們的本事怎麼樣,隻能是放在後頭考量的事。

現在就已經截然不同了,大半年過來,看似大家在南京城中沒做什麼,但每天從軍務處和內閣出去幾十上百道諭旨命令後,局勢居然是奇跡般的翻轉了過來。

現在這個時候,每天在侍衛處排隊報名的隊伍可是一眼看不到頭!

“下朝了,”一等侍衛馬鑾向著身邊的幾個同事擠了擠眼,輕聲道:“一會下值,是到丁家河房還是李家河房?”

侍衛們也是排班輪值,這會站在殿閣下的是白班,一會下了朝就由另外一班輪值,夜班要輕鬆的多,在內朝和外朝之間把守著就可以了,還能輪班睡一覺。

至於內外皇城之間的大段地域,現在是由拱聖和羽林兩個親軍營巡邏,侍衛隻管宮城就可以了。

要說這些侍衛,其實流品也很複雜。

有的是北京和南京的將門世家出身,算是將種,雖然大半將門世家不堪用,不過選拔一些能站的筆直,騎得馬開得弓箭的子弟倒也不難。

中央機樞的文武官員家中的子弟,也是一大來源。

再有就是各地的地方官員家中的子弟,如馬鑾在入侍衛時,其父馬士英也就是個地方總督的職務,在馬士英身後,州府一級的地方官員送來的子弟,也很不少。

還有更低一等的,便是有品級的士紳家裏的子弟,他們不大可能挑成一二等,幾乎全部被挑成三等。

現在侍衛一二三等共五百餘人,輪流當值,把南京宮禁護衛的十分安全可靠,這個侍衛製度,也是贏得了官場和民間的交口稱頌。

其實一個王朝是否還有活力,是否有延續下去的可能,光看宮禁是否森嚴就知道了。

強漢時,民間殷實人家自備鎧甲長戟,子弟到宮廷當執戟郎君,為皇家效力,同時也是有機會被天子看中,任命為官員,現在的侍衛製度,正是漢製的變種,無數青年英傑願意投入宮禁,以榮譽感持戟護衛宮廷,這便給很多人一個有力的警醒,明朝的氣運,還遠沒有到亡國的時候呢。

“還去?”

一個長相頗為英武的侍衛連連搖頭,答道:“上回去了一次,叫馮老頭子知道了,一人五軍棍誰也沒跑,你說就聽聽曲子吃吃花酒,值當的麼……那些什麼名妓,毛病又多,不準調笑不準摸,老子不如回家吃自己!”

“就是,規矩這麼嚴,咱們還是老實點好。”

“回頭再過三天,考試,馬鑾,看你這樣,能過關不能?”

提起這個,原本對同事們的膽怯十分不不屑的馬鑾也是傻了眼,一下子就變的沒精打采起來。

侍衛當然最要緊的是防範宮禁,侍衛帝王,但因為有一個可能外放的前提,所以必須還得學習。

不少將門子弟和官宦子弟原本是打著進來混日子的主張,就在皇上跟前當差,幹的也是正經營生,每天點卯上值下值,家裏還得誇說是正經營生,不給家族蒙羞丟臉。但當差其實很輕鬆,挎著腰刀盯著那些人就是,有什麼不對,趕緊攆開就是。

然後就是驗看進出宮禁的物品,防火災什麼的,這些事都有一定之規,做起來也不難。

原本就是這麼著,大家日子過的十分愜意,不料馮元彪兄弟二人卻看著十分不悅,又借著給外放做準備的由頭,三天考試一次弓馬刀槍,不合格記一次小過,記三次小過就是一大過,三次大過就開革……這是沒得商量,普天之下,誰不知道這兩老頭誰的麵子也不給?

光是弓馬刀槍也還罷了,還要學習火銃火炮,還要學金鼓旗號,紮營立寨,這些將領必學的課程也是在必學的課程之中。

還有一些細而再細的課程,甚至是一些準備試行的條例軍律,也是拿來考試,比如城防營的軍紀細則,將領怎麼和駐軍的官員溝通合作,怎麼和士紳打交道,什麼物品能收什麼不能收……每個人都考的焦糊,一個個怨氣滿腹,如果他們膽子夠大的話,幾個領侍衛處的大臣早就被砍成肉醬了。

砍人是不敢,告禦狀的人很多,但崇禎現在最信的幾個大臣,領侍衛的就占了一半還多,誰敢多嘴饒舌,皇帝一定翻臉不認人,幾次試探過後,眾人也就絕了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