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給我這沒有了他卻有了你的人世間。
值得,一生一賭。
七月流火,天下驚。
東宮良家子程氏上書:妾,本先帝繼後,續弦之妻,為東宮婦,再醮也(注1)。今,秉祖宗禮法,執妻為夫禮,請往東陵,為先帝斬衰三年。
《禮記·喪服小記》曰,斬衰括發以麻。
妻為夫喪,孝禮,三載。
同月,程氏麻裙白帽,登上了出宮的馬車,同行的還有了心師太。
守孝,自然是不能擺貴人架子的,但顧念到程氏有孕,沒人伺候不行,尋常人又不合禮製,上麵愁來思去,最後覺得讓比丘尼去最好。
於是萬善寺的了心請旨,自願陪同程氏,去陵照料。
東陵,是葬有十二位東周君王的陵寢,自周太祖始,周哀帝終。
陵內有備用的廂房客殿,住的地兒是不缺,衣食等物全靠了心張羅,定期會下山來,往帝宮走動,其他的,就與世隔絕了。
孝期,斷笙簫,斷宴飲,斷華居,斷珍饈,除了最後一條考慮到程氏懷胎,特赦,其他的就是青燈古佛,庭寂月涼的日子了。
這是一場全國的目光都盯著的守孝,尤其是儒生們,更是隨時準備雞蛋裏挑骨頭。
所以孝期間,除了了心可以下山,沒人可以從山裏出來,除了了心可以上山,沒人可以進山。
趙熙行派了龍驤衛駐紮山下,以護二人周全,除此之外,憫德皇後程氏,或者吉祥鋪花二,東宮良家子,都仿佛在紅塵抹去了蹤跡。
隻是聽了心說,程氏進陵的第一件事,是種花,漫山遍野播下了六出花的種子。
同時,托了心敬告天下:出陵之日,六出花開,再醮,否,守孝一生。
六出花開。
天下人在聽到這個所謂“告予亡夫”的法子時,都不約而同的斷定,完了,這醮,怕是再不了了。
六出花,喜濕熱,而陵寢的土地,土下皆亡魂,陰冷,怎麼可能漫山花開。
沒有人懷疑,六出花能開,正如同沒有人相信,憫德皇後會嫁入東宮。
天道不可違,花不可開。
皇太子趙熙行在聽到這個承諾時,沉吟了良久,最後歎了一口氣,隻說四字,信她,等她。
儒生們聽到這個承諾時,已經開始提前彈冠相慶,人倫禮教,護住了,程氏,將守孝終生。
連東陵的了心聽到這個承諾,也跟一襲麻衣的女子確認了幾遍,真的是,六出花開?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師太不是曾經說過麼,不過如此。”
程英嚶灑下花種,笑意從容。
後世史書載:“憫德皇後程氏,入東陵,為先帝執妻禮,斬衰三年。遍植六出花,諾天下,出陵之日,花開,再醮,否,孝終生。”
——《西周史·武帝本紀》
三年,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很多波瀾壯闊的傳奇興起,又湮滅,很多山高水長的故事上演,又落幕。
流光把故人拋卻,曆史把時間變老,帝宮的琉璃紅牆掩映白雪,王陵的蒼鬆翠柏依舊。
沒有人從東陵出來,也沒有人進入到東陵,除了那個比丘尼定期的拉著牛車,連接山水間和禁庭裏,剩下的就隻有蕭聲。
架起人間鵲橋。
東宮學會吹簫了。她曾經吹給他聽的,那首《山中思故人》,不算高明的蕭曲每日,每月,每歲,飄散在盛京的風兒裏。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注釋
1.再醮:古稱再嫁。程祖慶《吳郡金石目·宋故通判趙公壙誌》例“初娶管氏,再醮錢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