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回家(新書已發)(2 / 2)

然後西域和西周的邊陲小鎮,多了一個叫王小五的書商,賣刀譜,都是中原來的好刀譜,刀客來買還賤售,根本不擔心得利。

最讓人稱奇的,是這書商一頭驚世駭俗的短發。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

西周對於頭發的執著,如同性命,割發代頭,便是出故於此,所以別說短發了,那書商還自己剪,總是到肩長度。

如一副黑緞簾子,在邊關的風裏揚。

簡直是大逆不道。

有一些閑的去挑事,結果第二天人就沒了,據說是著官服的人處理的,小鎮的人這才恍然,這書商,怕是京城裏有人,來頭不簡單。

沒人敢去拚命了。小鎮接受了王小五的存在,年年歲歲,歲歲年年,書商長高了,臉黑了,骨骼壯了,真的長成了朔風黃沙裏的一員。

書店生意不錯。打烊了後,王小五就挑著一杆燈,提著一壺酒,坐在天台那杆幌子下,眺望西域的方向,靜靜的喝酒。

“你在看什麼呢?”有人問他。

“等人。”王小五答。

“為什麼要割發呢?”也有人問。

“怕他回來不認得。”王小五答。

這樣的問答幾乎每天上演,關於這書商的謎團很多,他卻日漸沉默,話不多,隻在每晚望向西域時,眸底會有異常溫柔的光芒。

邊陲小鎮,有人麵覆風霜,輾轉故人憶。

茫茫草原,有人持旌牧羊,十年一瞬間。

三年,可以發生很多事,比如興衰榮辱。

聖人的病情一天天好轉,雖不至於壽比南山,但孫櫓說,足矣享兒孫之樂。

東宮也依舊賢明,天下歸心,惹得聖人一天都想著提前致仕,要不是皇後在旁邊盯著,帝宮就要出太上皇了。

“為什麼不讓老子得閑,去好好讀讀無名錄呢?”趙胤天不亮被叫起來上朝時,總是滿臉怨氣。

“東宮情關未過,陛下休得丟他一人!”劉蕙在旁邊佯怒,東宮這小子,眉眼間越長是越有姐姐的模樣了。

是啊,待得閑了,她就去唱曲兒,打發日子,省得老了沒事做。

孩子們都大了。

一個尥蹶子的管不了,一個做聖人的不用管,她這個皇後還是得認老,跟不上年輕人的想法了,比如身邊的遲春。

趙熙衍沒事就來皇後殿請安,眼珠子卻往遲春身上溜。

她一扭頭,見得女子滿臉羞紅,得,什麼話也不用了。

“六殿下小你四歲!”人後,她驚怒不已,問遲春。

“奴婢願意等,他也願意。”遲春攪著衣角,聲若蚊蠅。

真是人老了。劉蕙歎了口氣,暗道專心唱曲兒的日程,要提一提了,不僅是身邊的遲春,東宮她也瞧不懂了。

趙熙行學會了吹簫,還學會了木工廚藝畫糖人講話本,東宮專門清了一間作坊,以供趙熙行研究各行手藝。

比如做了一個小孩兒玩的搖搖木馬,烹了一碗小孩兒吃的瘦肉薯粥,畫了一個小孩兒喜歡的大老虎糖人,還會娓娓動聽的講話本,每晚拉著豆喜“試聽”,擾得後者一連數月眼下發黑。

“待祈元回宮了,本殿一定是個好父親。”趙熙行躊躇滿誌。

楊功看看趙熙行,又看看成堆的彈劾“東宮失儀”的折子,最終決定把話吞回去,畢竟他家裏也一攤子破事。

比如要為那個混世魔王楊阿蠻選親了,京城好人家的哥兒們都腳尖往後縮,愁得他天天折壽。

楊阿蠻倒好,看上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讀書人,姓姬,名岐,氣得楊功三天躺榻上下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