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士紳自治的體製中,秀才們自然成了紳士們的主力,因為能考上舉人的都排隊等著做官去了。紳士除了當不上官的還有當官退休的這兩種人,而退休的人一般都老了,總比不上那些年富力強熱心公共事務的秀才們。
這些秀才紳士們在處理公共事務的過程中,自然也享受了種種好處,積累了人脈,致富的門路自然也就多了,不少人開始從無產階級發展到地主階級。
事實上,以前的地主和佃戶之間的關係大多是和諧的,絕不是階級鬥爭中講的那麼勢不兩立。
由於秀才這兩個字蘊含著豐富的可開發資源,許多尚未婚娶的新進秀才成了媒人眼中的香餑餑,而那些官宦人家、富有家庭也喜歡為家裏的小姐物色一個秀才做新郎,哪怕對方是窮光蛋也在所不惜。
大家都把秀才看成是一個潛力股,雖然現在股價低,但是不排除一飛衝天的可能性。所以還有句古話,雖然糙一點但卻很真實“去到考場放個屁,也替祖宗爭口氣”。
成為秀才之後就可以參加鄉試,通過的便是中舉,中舉之後就可以參加國家統一的考試,通過了便可以稱為進士。
但是問題是古代的舉人如果沒考上進士,能夠做什麼官。一般情況下,考上舉人也就是擁有了一個做官的資格,也就是說,你是個舉人了,你現在有這個做官的資格了。其實也隻是名義上有資格而已。中舉之後就是國家承認的讀書人了,有國家的固定工資。
考中舉人之後,如果要去做官的話,一般也就是縣丞,教諭之類的小官,如果運氣很好,會被外派做縣令。一般來說這種正八品的小官就是舉人的官場的起點,相對來說比進士要低的很多。
其實要說也不算低了,縣丞相當於現在的副縣長或者副縣高官,教諭相當於教育局局長。比起普通人已經算是特權階級了。
《範進中舉》中範進高興的瘋掉,老丈人對其前後不同的態度也說明了這一點。
如果問的是當了舉人之後,最高能做多大的官,這個就全看個人能力和人脈了,海瑞舉人出身,從一個小縣教諭做到南京都察院右金都禦史,相當於現在從一個小縣城的教育局局長升到北京**********。
還有一個更厲害的,就是左宗棠,也是舉人出身,做到了一品大學士,軍機大臣,處於國家最高權力中心。但是左宗棠的情況比較特殊,屬於拯救國家於危難之際,也並沒有從小官做起。
因為立下赫赫軍功,直接被林則徐,曾國藩這樣的國家重臣舉薦,上來直接就是兵部郎中用。
所以,古代舉人一般情況下都是起點都是芝麻小官,總體上來說起點要比進士低的多,很多舉人一輩子就死在自己的微小官位上未能前進一步,而進士一般情況下都是從知縣做起,但是知縣也就是鍍金而已,很快就能升遷,做到高官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