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明暖恍然大悟,原來寧侯臨終前交給蕭陽的東西是一份地圖。
直接通向關外的地圖。
一份在開國的秘密地圖,可以誰得到這份地圖,誰就等同於繼承太祖未完成的誌向。
在前世,顧明暖從未見過或是在寧侯府上聽過寧侯有這麼一份地圖。
也不知是前世寧侯沒有,還是他沒在找到適合的人,這條秘道隨著寧侯的去世一同埋入地下。
顧明暖發覺自己好似從未看清楚一直纏綿病榻,對妻兒束手無策的寧侯。
今生寧侯最後把地圖交給蕭陽,說明他的眼力正經不凡。
再沒比蕭陽更適合的人了。
莫怪在寧侯去世後,蕭陽幫李玉承襲爵位,給寧侯李家留了一線生機,不單是衝著李玉泄露被掠走意圖對顧明暖不利的原因。
蕭陽本就不是個願意欠旁人人情的。
他對寧侯一脈的關照更多是因寧侯最後這份禮物。
倘若他沒有得到地圖,寧侯李家……縱然李玉表現得再好,蕭陽也不會對李家過多關注,李家注定被奪爵,徹底衰落下去。
前世是顧明暖借用自己身份保住了李家,今生寧侯利用最後的秘密換得李玉遠離紛爭,太平度日。
不說郭小姐最後舍棄李玉,其實兩輩子李玉都過得很不錯,前世李玉玩了一輩子,今生他在江南過得輕鬆自在,有銀錢,有地位,有蕭陽的關照,沒有誰會主動招惹李玉。
經過一番錘煉的李玉早已經褪去青澀,紈絝之氣,變得沉穩練達,著眼於實際,少了一些不切合實際的天真固執,
聽說他已經成為江南頗有名聲的才子,引得不少佳人側目。
隻是他好似無意再續弦,收了幾個寒門出身的弟子,專心教導他們,指望他們將來為他養老送終。
他寫了不少的詩篇,遊記,頗得文人推崇。
書法造詣已經自成一家,很有特色。
顧明暖相信後世人會記得李玉,誦讀他寫的詩篇,臨摹他的書法筆跡。
“好,好,好,我輸了,輸得心服口服!”
對蕭陽,他是徹底服氣了,不僅有才,運氣也好,他自以為是的必殺底牌,竟對蕭陽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一切都是蕭陽的布局,唯一讓蕭陽意外得是他劫走顧明暖。
他認為自己所作所為能瞞住蕭陽,其實都在蕭陽劃定的框框內,蕭陽為幹脆利落解決麻煩,真真是煞費苦心,連顧明暖都利用,不管蕭陽怎麼說,他始終懷疑,顧明暖就是誘餌。
可是他如何挑撥,奈何顧明暖不在意。
“你想如何對我?殺了我?”
“我早說過,你不得好死!”
蕭陽斷然不會因為他主動認輸就心慈手軟,不說他當年背叛了自己的期望和信任,就說他明明吃著漢人的糧食長大,受過漢人的教養,還存著進軍中原的心思,蕭陽就不可能隻單單讓他死了那麼簡單。
尤其是他把主意打到顧明暖頭上,等同於他碰觸到蕭陽最大的一塊逆鱗。
眼見著男人把刀架在脖子上,好似不受蕭陽的侮辱,他了解蕭陽,自盡絕對比落在蕭陽手中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