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定局(2 / 3)

千夫長狠狠地罵道老天爺,自古以來總是這天氣阻礙了大明對日本的征討。無奈的千夫長隻能去請教被軟禁的朱誠;自己隻是個千夫長、眼光、謀略都比不上朱誠。

朱誠了解了千夫長的來意後向千夫長討要兵符以及自己家族士兵的指揮權;千夫長沒有其他辦法隻能同意。

朱誠獲得指揮權後,親自上城牆斬殺兩名俘虜表示忠於大明的決心;手下的士兵也隻能跟隨領主的腳步奮勇殺敵。隨著領主的歸來,朱誠手下的士兵士氣大增;使得日軍的攻勢被嚴重阻礙。

同時,朱誠安排自己的親兄弟——長野親和帶領家族的500槍騎武士趁亂打開城門衝擊日軍;

日軍沒有想到這種情況他們還會反攻;頓時陣形大亂隻能撤退。

征夷大將軍無奈,問道手下謀士是否有高招;其中相原次郎給出主意:“佐賀地區土地肥沃,多為軟土,我軍明攻不成,可以來暗攻。”說著,他舉目望佐賀的方向,又道:“我們的營寨距離佐賀有兩裏多遠,以佐賀地區土地之鬆軟,從營內挖條地道到小夏城內隻需十曰即可,隻要我軍能順利進入城內,敵軍不堪一擊。”

聽完這話,征夷大將軍倒吸口氣,他若有所思地蹲下身子,用手指捅了捅地上的泥土,緩緩點了點頭,用挖隧道的辦法攻城很有道理,這裏土壤肥沃,又溫濕多雨,泥土異常鬆軟,正如相原次郎所說,以己方30萬大軍的人力,挖出一條兩裏多長的地道根本用不上幾天,十日都是多說。

這樣即有效的攻下城池,又能減少己方傷亡何樂而不為。

日軍是一邊用火炮、步兵攻城殺傷敵人,一邊又在營內秘挖地道,當然,地道不可能在外麵挖,而是選擇在營帳之內,以此來掩人耳目,怕引起明軍懷疑,挖出來的泥土也不能立刻向外傾斜,而是分散放於各個營帳之內,等到天黑之時,再用馬車全部拉到營外處理。

同樣,朱誠也想到這個問題;不過他想的是主動進攻。將地道挖到日軍營地內再用炸藥從地下開花;如果可以的話直接挖到征夷大將軍的營帳地下送大將軍上去麵見天照大神就最好不過;

雙方用同樣的方式幹著同樣的活,第三天時;雙方都在地下聽到了對方的動靜。隻不過明軍更狠,他們直接橫下挖掘出了一條地下護城河般的地道然後趁著日軍攻城時引爆了炸彈。

地動山搖般的震動過後,佐賀城和日軍營寨間多出了一條寬約3米、深達5米的“護城河”。征夷大將軍見到挖地道失敗很是憤怒;下令士兵準備沙袋填坑。

第五天,征夷大將軍收到海軍線報;海麵上天氣好轉,日本海軍無力抵擋大明軍隊。同時,朝鮮海軍約莫3000人朝著京都而去;京都現在雖然還剩下3000人的守軍可是卻幾乎都是新兵,能打的也就皇宮那500禁衛軍和200武士;如果朝鮮軍隊用大量炸藥炸開城門攻進京都那對於都城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損失。

同時還收到消息,明軍錦衣衛早就潛伏在京都和日本其他城內開始了自己的工作:散布謠言、暗殺官府官員、放火殺人製造恐慌等等。錦衣衛們還提供日本各地的布放圖和兵力分布以及給朝鮮軍隊帶路等;同時,錦衣衛策反其他國家的商隊護衛以及錦衣衛留在日本的暗樁等組成了5000人的混雜雇傭軍;

來自各國的雇傭軍加上商隊的雜役等等雖然戰鬥力不如正規軍、裝備也混雜;可是畢竟是有武力在身且刀口舔血的人物。加上朝鮮的三千正規海軍內外夾擊;京都現在一片混亂。

雇傭軍們在城內燒殺搶劫,城內的官府衙役和城衛軍約5000人;其中皇宮守衛2000人、城衛軍2000人、城牆守衛1000人;混亂開始之初,雇傭軍們從京都市場開始混亂。一路燒殺搶掠,城衛軍收到消息的時候;城衛官一開始以為就是普通的因經濟糾紛而起的群架案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