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完結後的聊天(2 / 3)

或者說,書中很多地方的的確確由我掌控,但是,當我寫作的時候,經常會出現超過我原本預料的地方。

這個名為《眾神世界》的世界,並不是我一個人構建的,是我和裏麵的人物一起構建的,甚至還包括讀者。

所以,不是我說教,甚至也不是我在分享,是書中的人物,借我之手,來更清晰地展現他們自己。

我從來沒自大到覺得自己可以“說教”的程度。

前幾天在作者群和一個作者朋友討論,雙方看法不同,當然,隻是討論,都不算爭論。

他說,他認為人是無法被說服的。

結果我第一個反應就是,我一直在被說服啊,我經常被那些更優秀的理論和思維說服。

或者說,與其說是我被說服,不如說,我接受了不同的角度。

因為我還是個學生,所以我很冒失,有時候暴躁,經常犯錯誤,經常衝動,書中很多內容有需要改進的地方,請大家包涵。

也請大家以後別拿票威脅,或者用棄書退訂威脅,當然,開玩笑的除外。

有什麼不滿,說服我吧,或者說,幫我打開另一個角度。(手動斜眼壞笑)

三,

我……果然就是在聊天啊,啥都說。

想了想,算了,愛咋咋地吧。

這樣挺好,不高不低,不怕摔。

四。

永遠警惕“貴”與“賤”,永遠警惕“尊”與“卑”。

五。

之前有讀者一直讓我推書,我也承諾了,趁這個機會簡單說說。

其實我這兩年讀的書挺雜的,有些書其實……意義不大,或者不適用於任何人。

比如我一個月看了二十多本快速閱讀技巧的書,你們猜我最後得出什麼結論?

“完全”快速閱讀的書,價值很低,也特別容易產生自己會了、自己懂了、原來是一回事啊、原來差不多啊這種知識錯覺,會讓自己失去深度思考能力。

任何有價值的書和內容,都需要反複閱讀,反複思考。

當然,低價值不代表無用,快速閱讀特別適合選書,也特別適合懶人,比如大多時候的我(捂臉)。

這次推書,我還是推對所有人都有用的“自我管理體係”的書吧。

對,是對所有人都有用,下到幾歲小孩,上到耄耋老人,都有用。

自我管理體係,我的認知是,主要分四大塊,情緒管理,精力管理,時間管理,還有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最複雜,而且因人而異,我就不多說了。

我一開始隻是重視時間管理,但直到學了一個小小的判斷方法,才意識到情緒管理和精力管理的重要性。

把自己要做的事、想做的事、應該做的事列出來,然後在後麵寫上“能力”“動機”“情緒”“精力”“時間”和“方法”六項。

然後判斷,每一件事情,這六個因素是偶爾影響,還是一直影響。

結果我驚訝地發現,對我來說,情緒和精力,竟然是我的恒定影響因素,無論我做什麼事,如果這兩個因素都有極大的影響。

包括休息,包括玩。

當時我是列了表格的,更直觀,然後我就震驚了。

能力、動機和方法,有時候影響,有時候不影響。

時間是廣義的緯度,理論上都影響。

所以,很顯然,情緒、精力和時間,是重中之重。

實際上,這三個領域,都很難,我一直在慢慢掙紮……不,是攀登,哪一個領域都是大坑,但我同時在三個大坑中爬。

1,精力管理。

精力管理我做的不夠好,看的書也不多,主要推薦一本《精力管理》,作者是“吉姆洛爾和托尼施瓦茨”。

很通俗的一本書,把精力管理的方方麵麵都說清了。

然後就是營養學的,各種健身,精力管理不需要看太多書,持續鍛煉身體最重要。

這方麵的知識,我都是蹲馬桶刷今日頭條看的,然後各種不同的說法,都把我整精神病了。

反正,身體第一,精力管理基本就是身體管理。尤其是在我耳鳴後,認識更深刻。

2,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體係經過多年的發展,脈絡清晰,方向明確,但經常吸收其他領域的東西,比如目標管理等等。

主要推薦三本入門類。

職場類的,或時間不自主的,推薦《小強升職記》,作者鄒小強,中國時間管理領域的第一人,深耕時間管理領域多年,也是時間管理領域評分最高的書。通俗易懂,直接扔各種方法,照著做就行。

這本書看沒用,得去做。或者說,這次推的所有書都一樣,光看沒用,必須照著做。

自由職業者,或自我掌控時間多的或管理層,推薦《單核工作法圖解》,神器,真正的神器。好吧,因為特別適合我。這位大佬也是《番茄工作法圖解》的作者,兩本書都值得看。

還有一本《隻管去做》,也是鄒小強的,主要是製定年度計劃,裏麵的很多具體方法很讚,那個“習慣培養卡”,我用了兩三年了,還在堅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