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唐家事(上)(1 / 3)

因家裏有事,唐斌走得極快,好在崔瀅原是騎了馬來,一主二婢,縱馬跟上。

來報訊的是個五十多歲的老漢,偷偷朝崔瀅望了幾眼,被海月察覺,鼓起眼睛狠狠一瞪,連忙轉過頭去,不敢多看。

穿過一片野竹林,視野豁然開朗。田畦井然,阡陌縱橫,農舍數十座,有幾家已生炊煙。

唐家在竹林盡頭,離村子最遠,圍著一道黃泥矮牆。

隔著十幾米遠,已能看到一個褐衣小廝守在門口。院子裏有婦人哭泣唾罵聲,也有男子嗬斥聲,俱是粗言俚語,崔瀅也沒聽出具體事由。

更遠一點的地方,有鄉人三三兩兩站著,伸手做指點狀,卻沒人上前。

唐斌已經跑到門口,小廝待要阻他,被他一胳膊揎開,衝了進去。

崔瀅叫住正打算躲到一邊去的老漢,從馬上微微俯下身子,客氣問道:“請問老人家,這是怎麼回事?”

老漢不意這騎著高頭大馬的姑娘竟如此和氣,忙答道:“這是周財主家的小公子來討債。去歲大旱,地裏收成不好,村裏許多人家借了周家的糧,繳租糊口。唐家田地最薄,借得略多了些。”

崔瀅心細,手中馬鞭一指遠處圍觀人眾,又問道:“他們也借了?周家也去他們家討債了嗎?”

老漢咂咂嘴,壓低聲音:“借,是都借了。隻是,別人家的都還了糧,獨唐家的,周家不肯要糧,非要他們家閨女抵債。”

海月呀了一聲:“這不是強搶民女嗎?”

城裏有幾家公子哥兒最愛幹這事,就連各府裏的丫鬟下人都聽說了。不想來了鄉下莊子,竟也碰到同樣事體。

海月最是心熱,當即摩拳擦掌,對崔瀅道:“姑娘,咱們去看看。”

山月謹慎,出聲喝止:“海月不要胡鬧。我們今日出門沒帶護衛。這裏人多手雜,萬一衝撞了姑娘,你有幾個腦袋來擔待?”

崔瀅回想起來,崔澤入府以後,多數時間都謹小慎微,小心翼翼過日子,隻有一次,曾連夜驅馳百裏,返回自己成長之地,手刃當地一個惡霸子弟。

府裏傳言,道是他鄉下的妹子便在那家人府上,不知受了什麼磋磨,一夜間突然沒了。

雖因了他的宗室身份,免予問罪,傳揚出去,卻也為他本就不佳的名聲雪上加霜。

今日這樁事,不能不管。

解下腰間香囊,遞給山月,又對老漢道:“這位老人家,煩你指個路,這附近的裏正在哪裏?我想請他過來一趟。”

老漢聞言,嚇得退後一步,頭搖得似撥浪鼓:“不知姑娘是哪府上的千金?可是少知我們鄉下的世道。裏正見了周大財主,得要老老實實叫一聲世伯。若指望他來主持公道,那是癡人說夢。”

崔瀅這些日子在田莊裏過活,平日沒事也不看書,隻找些莊家娘子來,鎮日天南海北地閑聊,鄉下人情多半也知道了個七七八八。

裏正戶長一流,擔負課督賦稅之責。逢有青黃不接,租稅一時收不上來,倒要仰仗著周財主這樣的人家來支應,哪裏敢輕易開罪?老漢所言,正是鄉下常理。

乃笑著解釋:“老人家勿憂,裏正見了我囊中印鑒,這一趟必是要來的。我並不要他與周家作對,不過欠他做個見證罷了。”

老漢半信半疑,指了遠處一座兩進兩出的青磚院子:“此地裏正喚作周有祿,那便是他家。”

崔瀅低聲囑咐山月兩句,山月應了,忍不住又勸了一句:“姑娘,萬事小心,別傷了自個兒,讓婢子們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