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之前從未想起,為什麼每次入水修煉,身體會自動擺出“太極”姿勢?難道二者間有什麼聯係?
念頭一經出現,再也遏製不住。借助前世經曆,景華在“存思觀想”上獲益匪淺。如今想再次“破局”,或許還能試試“他山之石”。
想到這裏,少年不再猶豫。他平心靜氣、調理呼吸,隨後起身含胸拔背、開立垂臂,擺成“起勢”。
排除雜念,存思觀想,景華進入聚靈狀態。身為修士、日日練習,“靈粹”步驟已近乎本能。很快身軀由麻變酸、由酸變痛,疼痛感迅速放大。
景華穩住心神,身體慢慢下蹲,隨著呼吸節奏變化姿勢。他緩緩平舉雙臂,手心向下,屈膝按掌,肘膝相對。
識海深處,無盡星空、光暗相間。“靈”之一物,無序無量、不可名狀,隻在若有似無之間,與修士來往溝通。“太極”一動,周圍狀況發生細微變化。
靈力入體,本就無序雜亂,修士隻能保持觀想狀態,任由無方玄妙滋養己身。景華之前沒有多想,隻道修煉便是如此。隨著“太極”慢慢舒展開合、圓轉不定,原本若有似無的玄妙存在,逐漸變得清晰可“見”。
它們在四周不停移動、變幻,毫無規律可言。自身周圍似乎化為“漩渦”,以丹田為中心,將天地玄靈納入體內。無序變為有序,混亂漸成規律。
識海感應忽起忽落,玄而又玄、不可名狀。景華隻在模糊中隱約察覺,無法準確把控自身。
與此同時,洶湧的巨痛卻有所減緩。與之前排山倒海之勢不同,如今疼痛感循序漸進、逐步加強,可以憑意誌忍受。
景華心中古井無波。他身體微曲、雙臂上舉,由“起勢”開始向“左右野馬分鬃”過渡。
“靈粹”似乎受到招式控製,強弱隨“太極”而變,時緩時急、時舒時張。每當動作加緊、痛感變強,隨時可能脫離觀想。隻要舒緩動作、平穩呼吸,痛感便會受到削弱。
拳法周而複始,痛感數次驟起驟落。有“太極”控製節奏,少年勉力堅持下來,直到疼痛完全消失。
劃步收腿,垂臂複立。景華望著顫抖的雙手,嘴角露出似有若無的微笑。
突破桎梏、完成“靈粹”,自己找到了合適的方法。以此類推、持之以恒,很快會拉開聚靈修士間的差距。
“靈潤”、“靈粹”、“圓滿”是聚靈修煉的三大階段,每跨越一層,都會改變修士的體質。若非資質太差,多數弟子都能通過“靈潤”階段。他們中半數以上會受困於“靈粹”關卡,能否找到合適的煉體方法,是繼續修煉的關鍵所在。
突破了這一層,少年將很快超過形山城多數同門。之前王德能憑借體格、力量取得優勢,一旦境界差距拉開,他的優勢將土崩瓦解。
想到這兒,景華收拾心情,再度擺起太極架勢。
身為“豪門大少”、家族獨苗,少年完全可以混吃等死、享受人生。他自己也覺得奇怪,為何要如此刻苦用功。
景華沒想明白這個問題,但他心中隱隱知道,自己沒有選擇,必須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