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必多禮不必多禮……”他僅披著一件外衫,這副不成體統的模樣竟是接受朝拜,莫名有些覺得好笑。總不能多年後後輩問起:神君當年接受眾仙朝拜是何種壯觀場麵?大概那個時候他隻能盼著小輩不要問起,或是繼續同之前一樣隱於九天外。若是非要作答,那大概隻能說一句屬實壯觀了吧?他定是不能說他在睡眼惺忪的狀態下僅僅披著一件外衫便自行開門去接受眾仙朝拜了吧?或是再加一句他還被鞭炮嚇得嗬欠都斷在了嗓子眼處?
此等丟人之事,怎可向外說去了?
永澤宮今日整天都如同佛光普照一般被一片青光照耀在天宮中,看此種情形,今日便是封神大典了。
眾仙者們在得知今日便是某位仙者封神之日時,皆迷茫良久,論功行賞,封神也該是行雨仙君,可就連他的作為也未曾達到封神的境界,又在聽到永澤宮時,眾仙們又迷茫了些許,記憶中的那處,不是住著幾位即將圓寂仙逝的仙者嗎?更不必說聽聞青山神君這個名字,倒也不是很奇怪,青山神君這個名字本就是從萬年前傳下來的,是否為神,早在萬年前他便已經是當時的眾仙公認的神,天界仙官們經曆一代更迭,不知這位神君很正常。
天界的封神禮異常繁瑣,伏羲大神與女媧娘娘健在的年代,封神之禮是要曆經八重祭拜,上拜天、地、伏羲、女媧,下拜父、母、民眾、山河。通常的封神之禮前前後後須進行八天八夜才算完整,而繼伏羲女媧二位大神圓寂西去,天宮封神便簡潔了許多,祭天地同祭拜二神合二為一,天神又考慮到青山神君父母早已仙逝,便取消了這一環節,八重祭拜便隻進行三重便可。
人間至西之處有一山脈名曰天山,而在天界,至西之處同為一山,其名亦曰天山,封神之禮的起點便是那一處。
這台大轎共有四十八人抬,永澤宮位於天宮至東幽靜之處,同西邊的繁華自然不能相比,但今日實屬特別,四十八人大轎怎得再路途遙遠也得沿著朝霞一路抬過去,前些日子月老傳位,天宮布置極為喜慶,紅綢緞都還未來得及卸去,恰巧趕上今日天宮封神,如若有不明所以的仙者,瞧見這副模樣,也免不了當作了接親罷?
朝霞路經之道乃是天宮中各大手握重權的仙者們定居之地,自出了東邊的蟠桃園便一路受著眾仙的朝拜,大轎前有兩位仙品極為高的仙者引路,其中一位便是那位行雨仙君,另一位便是他的死對頭控火仙君。天宮皆知,行雨同控火二位仙者那是見麵便鬥武一番的不可惹的人物,天神怎得將他們二位安排作今日的領路仙者?除去前方領路的二仙,再除去抬轎的四十八位仙者,整個行列還跟著足足九九八十一位仙階高的仙者,而被安排至封神隊伍中的仙者,也當這等差事是極為光榮的,畢竟天界已有上千年不曾封神,這代仙君成長時間也算是夠久,卻一直未能見到此等大場麵,實在是遺憾。
這樣一行人遊走於天界朝霞之路中,也是大有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