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說我最近的問題吧,有幾點。
一,心靈退轉,年前有過一次頓悟(說悟道不夠謙虛,且當是頓悟吧),持續了七天,一下子想明白了很多東西,三觀全麵革新,這算是一次機緣,借機寫了兩萬字的感悟,但這段時間心靈退轉的厲害,有跌回原點的趨勢。
嚴重到,我自己寫的兩萬字感悟,雖然字字都是濃縮的精華,但現在精神共鳴卻不多,看的有些迷糊,不夠透徹。
這種事情,其實相當的滑稽,也十分的痛苦。
自己寫的東西,也需要深度思考,才能去參悟了,這隻能說明,相比於那個時候,我心靈退轉的厲害。
這種感覺,就像丟了一百萬。
近來,我越來越感到自己學識和智慧的淺薄,害怕無知,所以希望多看點書多學點東西。
這兩個月,大概是自己收獲最多的一段時期了。
這本書前段時間的更新,大概是我把握書中人物心靈較為契合的部分,心靈退轉後,感覺有點力不從心。心中對各人物的心靈、性格有著印象,可又有著模糊,強行寫我自己不滿意,這種心靈的追求是我個人的事,寫進書裏其實讀者不大關心的,有時候想來是自己太強。
心靈修為的跌宕起伏,我想很有可能與我的身體狀況有關,身體狀態好,精神高度集中,智慧就能到達峰值,精神不好的時候,就感覺自己是個傻子,無論是心靈還是大腦,這種跌宕起伏的狀態,十分影響我創作。
下一本書,我會盡量拋棄心靈修為的描寫,作為網文,這方麵無關痛癢,盡管個人也鑽研儒釋道三家修行者的心靈狀態,渴求成長。
再涉及心靈修行,大概會等到我自身心靈狀態相對穩定的時候。
另一點,則是我對這本書不夠滿意。
這一年多時間,個人的進步不小,在心靈、學識、智慧、閱曆以及寫作理念上,有著一段攀升。
如今看來,這本書先天缺陷很大,盡管比上本書有不小的進步,總訂閱也翻了一倍,但不夠好就是不夠好,先天不足決定了它的上限。
最重要的一點,我個人的性格。不夠勤快,說句話就是太懶了,喜歡動腦子,不喜歡動手。
想了半天劇情,動手去寫,磨磨蹭蹭兩個小時才寫一章出來,手殘,大概說的就是我這種寫手。雖然實際上我打字不慢。
這種惰性形成有諸多原因,除了人天生有著惰性,另一點我想來,是自己少年時代便厭惡勞動。
或者說,懶得動彈。
嘖嘖嘖,這小子不行啊,不是個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居然厭惡勞動。
回憶往昔,我十六歲以前吃的苦是不少的,最少比九成的同齡人多,窮苦出身鍛煉心性這種說法,不一定對。
家裏事情多,偏偏父親脾氣差,他的脾氣,沿襲自奶奶,又傳承給了我姐。這種脾氣,從心理學、生理學上講,是出生後三個月缺乏照料,孩子大哭時間過長,影響心肺造成的,當然也有後天的家庭影響。這種人平時半點毛病沒有,很親和,可一旦心情不好,就暴躁易怒,眼光似獸。
如果無法控製自己大吼大叫,事後自己也愧疚,那就是小時候缺乏照料了,很小的孩子長時間哭沒人管,心肺自然受了影響。
六歲之前自己不帶孩子,那這個孩子基本就不是自己的了,以後想親都難,從心理學上講,這個可能性十分之大。
所以還是建議大家,生了孩子要好好帶,自己帶,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和父母不親的。心理依賴對象不是你,那就沒法管,孩子不會聽的。
回歸正題。
小時候家庭負擔很大,父親吃的苦不少,在我這個年紀便有了支氣管炎,心情不好的次數可想而知,沒人會在重壓下還保持心情。
我不幹活父親就發怒(他的活遠重於我),我做的不好也發怒,偏偏不好不是主觀造成的,而是客觀的突發情況。
哪怕沒有突發問題,他脾氣不好也會拿點小事發怒,臉色很是不好。
不發泄一下,他憋著也實在是難受。
少年時代,在我眼裏父親就是喜怒無常的暴君。
我一做家裏的事情,就可能麵臨懲罰機製。
我並不知道,怎樣才能半點錯也沒有,那幾乎沒有可能。
這導致我有一個條件反射,將勞動和壞脾氣的父親掛鉤,轉而和不良情緒掛鉤。
那時候給家裏做事情,一切都理所應當,沒有獎勵機製,盡管道理是道理,可也讓我分毫的期待感也沒有,成就感也低的很。
十二歲之前家裏特別窮,一天到晚有做不完的事情,天天有,年年有。
做事,沒有獎勵,一切理所應當,做的好與不好,都有極大幾率麵臨懲罰。
那還做事情?做個毛線。
所以,我潛意識裏就認為,勞動不是什麼好事,做事情不是什麼好事。
一有做事情的意識,伴隨而來的就是負麵感受,潛意識就會讓我抗拒。
原動力太弱了。
回想起來,我那時候大概就是一隻小白鼠,不斷的觸電當中,驅使著做事,做事的時候又電兩下。
“下來幹活!”
聽到呼喝聲,皺著眉頭,我來了。
“快做事!”
好,我做事。
做事的時候,做的不好挨罵,做得好沒緣由也挨罵。
就像小白鼠又被電了兩下。
敢問,我是該接受呢,還是該逃避呢?
挺好笑的。
察言觀色,惴惴不安的日子,不好受,盡管平日裏父母對我很好,遠比對他們自己好。
隻是生活給他們帶來了太多的苦難,順帶波及了孩子。
窮苦,本就是一種原罪,天生伴隨著不幸的枷鎖。
我當時逃避的方式,就是獨處,睡覺,躺床上(直到現在,這依舊是我習慣的狀態),因為也沒別的方式。
不喜歡有人喊我,因為那意味著麻煩和痛苦,大部分時候是沒好事和好感受的。
我孤僻的性格,或許和這,有部分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