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餘文武官員、勳貴宗親,才默默跟隨而上。
許雍始終與正德帝保持著四個台階的距離。
而文武官員們,則始終與許雍保持著五個台階的距離,與正德帝保持著九個台階的距離。
此赫然便是天子尊九,儲君尊五。
暗合九五至尊之數。
片刻後。
眾人終於踏上了天壇。
許奕打眼望去,隻見天壇最中心處赫然還有一個高台。
那高台足足擁有九層台階,且每層台階都是用一塊完整的白玉石切割而成。
高台上下各擺放著一尊巨大無比的青銅鼎。
高台之上的青銅鼎之後赫然擺放著一張案牘。
案牘之上擺放著剛剛宰殺不久的三牲。
許奕的視線微微偏移。
在案牘左邊,赫然還擺放著一組碩大無比的青銅編鍾。
正德帝整理了整理身上的龍袍,轉過身麵對所有的文武官員。
視線緩緩從每一位官員身上掃過。
當掃到許奕身旁時。
許奕能明顯感覺到正德帝微微頓了一下,
幅度固然很小,但卻仍未逃過許奕的雙眼。
隻可惜,那十二道玉旒實在是太礙事了。
有著那十二道玉旒的存在,許奕永遠無法真正觀察到正德帝的神情。
這讓許奕的心中微微有些不爽。
正德帝的視線環視一圈,最終落在高台之下的大太監詹竹身上。
“吉時已到!”
大太監詹竹公鴨嗓一般的聲音適時的響起。
正德帝邁步走向青銅編鍾,拿起青銅編鍾旁的一柄玉石小錘。
輕輕的擊打了一下青銅編鍾。
清脆、明亮、悠揚的編鍾聲如同平靜的湖麵上被人投入了一顆細小的石子一般。
快速的朝著四周擴散,其聲聞之悅耳。
且具有一種莫名其妙的神奇之處,那便是使人心中寧靜。
伴隨著編鍾聲音的緩緩消散。
正德二十九年的祭天大典正式拉開了帷幕。
但,這一切都與許奕無關了。
許奕如同一個戲外人一般。
冷眼看著那高高在上的正德帝於高台之上。
大聲朗讀著不知出自何人之手代筆的罪己詔。
將關中大旱的災罰歸納於己身。
祈求上蒼的寬恕,祈福明年的大周王朝能夠風調雨順。
冷眼看著台下的一群小醜,被正德帝三言兩語的惺惺作態,弄的眼淚鼻涕一大把。
跪地高聲痛呼:‘陛下聖明!’
冷眼看著所有官員於這處往日裏象征著上達天聽的天壇之地惺惺作態。
“嗬。”
許奕心中不由得冷笑一聲。
這樣的大周王朝,難怪會出現巫蠱之禍。
難怪會出現八百裏秦川秋夏兩季顆粒無收,餓殍滿地,災民易子而食。
難怪會出現數次賑災皆不利的情況。
單單從這些跪地痛哭,大聲高呼陛下聖明的臣子之中。
便能管中窺豹,這大周王朝的官員體係爛到了何等地步。
好在,這大周王朝還是有一些明眼之人,理智之人存在的。
許奕低垂著腦袋,試圖用自己恐怖無比的記憶力將所有官員的表現全部納入腦海之中。
若是有朝一日權在手,定要血染半邊天。
而首當其衝的便是這些隻會溜須拍馬的敗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