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後王秋瑾抬起頭鄭重道:“妾身明白了,河東郡之所以與河南郡、河內郡並稱為準京畿之地,無外乎兩點。”
“其一,在於河東郡的地理位置,”
“河東郡向西與關中平原僅僅隻隔了一條黃河,”
“河東郡向與河洛等地也僅僅隻是隔了一條黃河。”
“若是亂世,無論是關中政權走向中原,亦或者中原政權收複關中。”
“再或者為了防範北方匈奴等政權沿著晉地走廊南下,都離不開河東郡。”
“也正因此,河東郡便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其二,河東郡內水係繁多,又是古晉地最靠南的農業區。”
“種種因素注定了河東郡農業的發達,而產糧多便意味著人口多,郡內便會呈現繁榮昌盛之勢。”
“而人口與經濟又是左右戰爭的一大因素。”
“想來定是如此,河東郡才能與河南郡、河內郡並稱為三河地區,準京畿之地。”
許奕嘴角微微上揚,點頭誇讚道:“娘子好見識。”
事實上也正是因河東郡的地理位置於大局至關重要,許奕方才會盡最大可能地走完整個河東郡。
王秋瑾聞言嬌笑一聲,隨即微微皺起眉頭不解道:“可此地既然如此重要,又為何會有那麼多麵帶饑色的百姓呢。”
許奕收起笑意,平靜問道:“可還記得咱們來時走的道路?”
“來時走的道路?”王秋瑾低聲喃喃道。
幾息後,王秋瑾猛地睜大雙眼,驚喜道:“我明白了,馳道!是因為馳道!”
正是因為河東郡的特殊位置,以及其郡內繁榮昌盛。
曆朝曆代開國皇帝在取得關中亦或者洛陽城後,都會第一時間拿下河東郡。
而拿下河東郡後的第一要事,便是修繕馳道。
相比於自巴蜀地區運送糧草,河東郡地處平原,無疑是要更為便利一些。
且河東郡郡內,水陸交通四通八達,地區繁榮昌盛、盛產糧食、人口眾多。
無論是籌集糧草,還是招募士卒,都將異常的方便。
也正因此,一有戰事,第一個遭殃的便是三河地區。
正德帝登基三十年來,每每用兵,募集十萬士卒奔赴邊關,其中至少會有五萬士卒出身於三河地區。
就連賑災亦是如此。
許奕定了定神,隨即緩緩開口說道:“去年關中大旱,三河地區抽調了至少五十萬石糧食。”
“此番李光利率三萬騎兵征討匈奴,其所攜帶的糧草裏亦有半數出自三河地區。”
王秋瑾聞言不置可否地點頭道:“若是如此,這準京畿之地的名頭,不要也罷。”
許奕滿臉平靜道:“你所看到的隻不過是現如今整個大周的一個微小縮影罷了。”
“在遠離關中的其他地方,百姓生活的更加艱苦。”
王秋瑾滿臉不敢置信道:“更加艱苦?比沿途那些百姓還要艱苦嗎?”
許奕微微點頭道:“三河地區的百姓勉強還能度日,百姓手裏至少還有一部分屬於自己的田產。”
“一些偏遠地區的百姓,現如今連屬於自己的田產都沒有。”
“往日裏隻能給村中地主種田,所獲得糧食一部分納稅,一部分上交地主,最後一部分才是自己的。”
“而屬於自己的那一部分完全不夠養活一家人的。”
“也正因此,很多百姓家若是生了女兒,便直接丟棄。”
“所圖的無非是節省一部分口糧罷了。”
“若是還不夠,那便隻好去向地主亦或者寺廟借貸。”
“如此年複一年、年複一年,到最後百姓們雖然活著,但卻已經成了行屍走肉。”
“若是沒有什麼大的變故,他們將會世世代代給地主、豪情們做奴隸。”
話音落罷,許奕微微歎息一聲,王朝末年,莫過於此。
“啊?”王秋瑾聞言不由得睜大了雙眼。
許奕所說,在史書上或許僅僅隻是寥寥幾筆,又或許連絲毫墨跡都無。
但這卻是實實在在發生過的事,而此時此刻仍在繼續。
過了好大一會兒功夫,王秋瑾方才回過神來。
王秋瑾微皺眉頭道:“那燕地呢?燕地也是如此嗎?”